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港澳台民商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法院雇员补偿案件2003年第1162宗
上传时间:2006/10/10
浏览次数:7771
字体大小:


--------------------

申请人  Yung **  
  诉  
答辩人  ** Limited  

--------------------



主审法官:周兆熊法官

聆讯日期:2006年8月3日、4日、7日及8日

颁下判案书日期: 2006年10月5日



判案书



1.  2003年10月23日,申请人提出本案的申请;他指称于2001年11月1日在工作期间受伤,要求答辩人按《雇员补偿条例》(“条例”)第9、第10以及第10A条对他作出补偿,答辩人则否认该指控。申请人另一个申请是按条例第18条对雇员补偿(普通评估)委员会(“委员会”)就永久丧失赚钱能力的评估提出上诉;答辩人亦对该委员会在2005年1月26日及9月21日的评估提出上诉。

申请人的证供

1.1  申请人于1997年入职为答辩人的游泳池维修技工学徒。1年后 ,他完成学徒的训练,成为游泳池维修技工。对于意外,在证人陈述书他有以下的陈述:-

“8. Each morning I was required to report to the company’s headquarters at Shatin Fotan Leader Industrial Centre …….

9. …………

10. Shortly before 8:00 a.m. on the 1st November 2001 I reported for duty.  At about 8:10 a.m.  I went to the warehouse to get some chlorine.  My apprentice Tse Chi Hang remained in the lorry.  The warehouse was only 800 sq. ft. and very congested.  The room was full of pumps, cement and other tools as well as the chorine.  The chlorine buckets were stacked on top of each other, 4 buckets in a stack.  In total there were approximately 30 such stacks or over 100 buckets of chlorine.

11. The warehouse attendant was not around so I started to get the buckets I needed.  The 2nd bucket I needed was at the top of the stack so its base was at a height of just over 6 feet.  As I am only about 5 ft. 8 inches I had to reach up over my head to bring the bucket down.  As I was getting the bucket I heard a cracking sound in my back and felt great pain.

12. I put the bucket down and took a rest but felt no better.  I went to report the injury to my boss.

13. At that time my boss Mr. Law Ho Cheung was in his office.  I told him I had sprained my back and was in pain.  He asked me to complete the orders as there was no one else around.  He said I would be fine I just needed to apply some bonesetting medicine.

14. Although I was in pain I continued to do my work and loaded the equipment into the lorry.  I then got into the lorry and told Mr. Tse that my back was in pain.

15. Our first order was at No. 37 Sham Wan.  I enlisted the help of Mr. Tse to unload the van and do the various tasks required.  Despite being in pain, with the help of Mr. Tse I managed to finish all the days orders.”

谢志恒的证供

2.  申请人的证人是谢志恒,他说在意外发生之日早上8时申请人把车驾驶到火炭利达工业大厦门口,他本人看着守车辆。落车后,申请人便上楼开会;1小时后他再见到申请人,申请人正拉着两桶氯气粉,并叫他帮手,当时申请人与车辆有一段距离,他便帮助申请人把载有氯气粉的桶拖到车尾之处,当时申请人面色不好。在车辆行驶10多20分钟时,申请人说他的腰有病,他说“整亲条腰”。

2.1     他们其后到深水湾道37号工作,这是第一个工作站,申请人在泳池边做了数下洗擦的工作就不再做了。当日陈子明没有与他们一起一同工作。在被盘问时他说,当他看见申请人时,申请人是抱着载有氯气粉的桶 ,一个叠着一个 ;当时他距离申请人有20多步的距离。车辆是由申请人驾驶的,申请人没有对他说他的腰痛,要求他驾驶车辆。

罗宪鹏的证供

3.  罗宪鹏是申请人的另一位证人;在证人口供,他说:-

“3. 据本人的记忆,确实日期及年份不能记起,因为本人的雇主有Function,所以要求世纪在非常规的日子派人到深水湾做泳池保养,当时是申请人到深水湾做保养,他脸露痛苦的神色,于是我叫佢休息,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告诉我他于工作时间搬物料受伤,他已告知老板,但老板叫佢完成手上的所有工作才可以下班。之后,我亦知道申请人就此而求医,未能到深水湾做泳池保养。我知道申请人求医是因为我问世纪到来的保养技工,问为什么不是申请人到来,他们说申请人去看医生。

4. 该事发生后不久,我亦冇再见申请人再来深水湾做泳池保养。”

3.1   在庭上作证时,他说,在开始工作时,申请人没有表现出不妥,但在工作一会后,他见申请人全身僵硬,他问申请人甚么事,申请人说“整亲条腰”,他说那时是夏季末,已过了9月。

罗浩翔的证供

4.  答辩人的证人是罗浩翔 ,他是答辩人的董事及股东,他说每个工作天的早上8时正,他会与答辩人的保养组的组长开会,安排及分配当天的工作,在证人陈述书,他说:-

“申请人声称的意外发生事前与经过

4.    于该日,早上8时至8时20分,本人与申请人及其它保养小组的组长如常在答辩人公司4楼阁楼上的写字楼开会,其后,开会完毕之后,申请人应该是如常去交单然后去4楼仓库去拿取清洁化学用料,准备出车往指定泳池做清洁及保养工作。本人并没有跟随或亲眼见申请人去拿取该清洁化学用料。一般情况下,每人只批准每组每天取1/3至半桶的化学用料供工作使用。本人记得在该日,是换季工作的头一天,本人亦只批准每组取不超过半桶的化学用料。其后当日,申请人也未曾通知本人有任何意外或不适,亦没有要求或通知本人需提前早走。

5.    于2001年11月2日早上,申请人曾致电本人因身体不适而需请病假,但申请人并无告诉本人他因工伤而需请假,本人一直相信申请人只是普通病假。本人一直不知道申请人于2001年10月30日或该日曾遇到所称的工伤,直至2003年10月6日收到劳工署2003年9月30日的来函才得知申请人声称曾遇工伤向答辩人索偿。”

陈子明的证供

5.  答辩人的另一名证人是它的职员陈子明,他是于1997年11月受聘于答辩人为保养员,就2001年11月1日之事,他在证人陈述书有以下的描述:-

“4.       于2001年11月1日,星期四,即申请人声称因工作受伤当日(下述简称为“该日”),刚开始冬季的工作。本人被安排在该日与申请人两人一组出差往指定位于康乐园的泳池(“该泳池”)工作。当时,本人仍是申请人的同组同事,份属保养员,而申请人是组长。据本人所知申请人于该日的早上如常在公司位于火炭的利达工业中心的4楼阁楼与老细罗浩翔及其它组长开会。一般情况下,组长开完会便到4楼的公司仓库拿取化学清洁用料,之后便出发到工作地点。通常仓库的同事因应罗浩翔所批准的物料提单而准备化学清洁用料的份量给保养员组长拿取,份量一般只有1/3或1/2桶,重约20镑。大约于早上8时30分左右,本人于答辩人公司楼下地下等候申请人一并出车往泳池工作。该日本人与申请人在公司楼下地下与申请人会合,之后,开车往该泳池工作。

5.    到达该泳池后,本人与申请人如常地照惯常的工序工作,即放喉,擦池,清理拿走池中脏物、用水力吸尘机吸池、倒入化学清洁用料,拉喉。本人与申请人在该日早上约9时工作至约下午大约4时,中午12时午饭,该日本人不见亦不曾听过或察觉申请人遇到意外或受伤或不适,申请人的工作表现正常。工作完后,各自离去。”

案情分析

6.  本案关键之点,就是在2001年11月1日,申请人是否因工受伤?申请人说他在该日告诉罗浩翔他受伤之事,但罗浩翔说并无其事。

7.  申请人传召两名证人 (罗宪鹏和谢志恒)以证明该日他遭受工伤。罗宪鹏不能记起工伤的日子,但在该事发生后不久,他再没有看见申请人再来深水湾做泳池保养的工作。就他的证供,答辩人在陈辞中作出以下的批评:-

“The evidence of Yung’s other witness, Law Hin Pang, is of minimal assistance, because he was totally uncertain of the date when he allegedly saw Yung suffering from back pain.  He agreed that it could have been October 2000, which is significant because at that time Yung was suffering from low back pain and had consulted Dr. Ngan on 22 October 2000 ……”      

8.  申请人从2000年10月至2001年11月1日仍然照常前往深水湾道37号进行泳池保养的工作;罗宪鹏说,在“该事发生后不久,我亦冇再见申请人再来深水湾做泳池保养。”申请人在2001年11月1日后再没有再往深水湾做泳池保养的工作,因此 ,“该事”不会是发生于2000年10月的事,而必定是发生于2001年11月1日的事。

9.  申请人与他的证人谢志恒的证供有出入的地方。谢志恒指申请人抱着两桶化学剂,一桶叠一桶的,而每桶重100磅,他行了一段路,这是差不多不可能发生的事,申请人则说他没有抱着两桶化学剂。在主问证供时,他说他帮申请人把化学剂的桶拖到车尾,他拿不起那些桶,他要等几个同事去帮手拿,他祗是在被诘问时才说,当申请人拿着载有化学剂的桶时,化学剂的桶是一桶叠一桶的,他的主问证据与他在被盘问时的证供有不同的地方,但他的主问证供与申请人的证供是一致的。

10.  申请人说因为背痛得利害,他要求谢志恒驾车到深水湾37号,申请人更说,谢志恒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他是持有驾驶执照不久,但谢志恒则说,申请人没有要求他驾驶车辆。

11.  答辩人的证人陈子明指在2001年11月1日,他与申请人一起工作,他们两人一组出差前往康乐园的泳池工作。在该日,他不见或察觉申请人遭遇意外受伤或不适,申请人的工作表现正常。他是答辩人公司的现任职员 ,他的独立性较罗宪鹏的为低。

12.  罗宪鹏是与本案结果最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他祗是通过深水湾道37号泳池保养的工作才认识申请人;他是独立的证人,他的证供最具可信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庭接纳他的证供,本席裁定,他的证供反映事实的真相。

13.  广华医院急症室的医学报告(日期为15/11/2003)有以下的片断:-

“Medical Report

Re: Yung, Wai Ping (翁伟平)……

……

The above named first attended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on 2/11/2001 at 15:53.  He claimed that he had sustained an injury over his back on 1/11/2001 whilst at work.  He complained of low back pain after lifting a heavy object ……”

14.  当急症室的医疗人员记录申请人的说话时,申请人有没有说谎的动机?如果他是说谎的话,他的动机必定是要尽快从雇主取的因工受伤的补偿,但直至2003年10月6日罗浩翔才收到劳工署日期为2003年9月30日的来信,该信指称申请人曾遇工伤,这即是说,在广华医院急症室就诊超过至少18个月后申请人才向劳工署就工伤之事作出投诉,这与尽快取得因工受伤的补偿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如果申请人意欲尽快在2001年11月2日之后尽快取得补偿 ,他必定会尽快向劳工署就工伤之事作出投诉,但他没有这样做,这反映出申请人并无对急症室医疗人员作出虚假陈述的动机。这即是说,他当时对急症室医疗人员所说的是事实。

15.  本席已对答辩人陈述书的陈辞作出小心的考虑。虽然答辩人指出申请人证供矛盾及可疑之处,但基于罗宪鹏的证供以及上述广华医院医学报告所反映的证据,本席裁决,申请人是在2001年11月1日在工作中受伤的。

补偿金额

16.  2005年1月26日,委员会发出评估证明书,对申请人由于受伤而引致永久丧失赚取收入的能力,评估为2%,2005年9月21日委员会发出覆检评估证明书,确认前述的评估。

17.  申请人要求本席采纳他的专家Au Kar Kau医生的评估 ,在这方面,Au Kar Kau医生说:-

“I have used the AMA guide for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 (5th edition) to evaluate Mr. Yung’s body impairment.

I have used the DRE model in the assessment of Mr. Yung’s back impairment.  His impairment falls into Category II of the Lumbar Category.  The body impairment is 5% and his loss of earning capacity is 6%.”

18.  根据Tang Shau Tsan v. Wealthy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CACV 58/2000)一案的判决,专家证人祗可就他的专长给予意见;Au Kar Kau医生的专长是医学方面的证据和意见,赚取收入能力的意见不属于医学方面的范畴,因此Au Kar Kau医生在这方面的意见不能被接纳为证据。Au Kar Kau医生没有解释为什么申请人永久丧失赚钱能力会是6%,因此即使他的意见被接纳为证据,本席亦不会对他的意见予以重视。基于上述的理由,本席撤销上诉人对委员会的评估的上诉。

19.  答辩人认为丧失赚取收入能力为1% ,在它的陈辞,它说:-

“However, it is significant to note that the two Employees’ Compensations Boards, in assessing a 2% loss of earning capacity, were also taking into account Yung’s back sprain he had suffered in the totally unrelated car-pashing accident on 11 December 2002, a year after the alleged accident on 1 November 2001.  This is apparent as both certificates referred to the sick leave period from 11-24 December 2002.”

20.  委员会并无就每一次意外须对永久丧失赚取收入能力分别作出评估;就后一次的意外,申请人说“On the 9th December 2002 whilst helping my friend push his car I again exacerbated my condition.”委员会并无说明这次意外是否使2001年11月1日所引致的身体状况恶化,或是决定恶化的程度应是多少。委员会亦没有就2002年12月9日的意外对申请人永久丧失赚钱能力单独作出评估。答辩人指2002年12月9日的意外应负起1% ,它负有证明这指称的责任,但现有的证据未能证明这指称,因此,在这方面,答辩人的上诉不能成立。基于上述的理由,本庭维持委员会的决定。根据条例第9条的规定,申请人可获得$22,193.82($15,412.38 x 72 x 2%)。

21.  申请人指,依据Au Kar Kau医生的提议 ,合理的病假是6 months,Au医生说“The reasonable sick leave for Mr. Yung to recover from the injury he sustained on 1st November 2001 is in general six months.”2001年11月2日 ,广华医院给他11月2日至11月7日的病假;2001年11月8日,Robert Black Health Centre 给他由11月8日至11月11日的病假; 2001年11月15日,广华医院给予他11月15日及16日两天病假,其后被告人要求他恢复工作;2001年11月23日,他被答辩人解雇 ,在该日 ,他前往广华医院诊治,他祗获得该天的病假。在这日之后直至2002年12月11日为止,他没有获得医疗机构给予任何病假。

22.  Au Kar Kau医生的提议是一般性的,如果申请人需6个月的病假,这与他能够在2001年11月16日之后恢复工作直至11月23日被解雇为止的事实是不一致的,而且,在2001年11月16日之后的整整一年内他都没有获得医疗机构给予病假,这说明了他不需要再多的病假。因此本席拒绝接纳申请人提出的6个月病假的建议,在这方面他的上诉不能成立。在条例第10条之下,申请人可得的补偿理应是$5,342.95($15,412.38 x 4/5 x 13/30)。在2001年11月28日,申请人获得整个2001年11月份的薪金($11,275),但就13日的病假,被告人已给予他$4,885.83($11,275 x 13/30)的工资,因此他祗能得到$457($5,342.82 - $4,885.83)的补偿。

23.  申请人在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iu University用去$4,500,但这是在香港以外的治疗费用,根据条例第10A(1A)条的规定,除非雇主与雇员有书面的同意,雇员不会获得在香港以外的治疗费的补偿。2001年12月24日及2002年1月,申请人在钱仲展纪念中医诊所购买药方,每次分别为185元,共$370元。

24.  从2002年4月24日至2002年5月,申请人在健俪脊骨整医所接受6次治疗,耗费$1,800。由2002年7月16日至2003年10月,申请人在赵国基医馆接受跌打治疗约40次,耗费$10,000。他提出的书面证据,祗证明他在2002年7月16日起在该医馆求诊,而没有提及治疗费的款额。

25.  他说从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1月25日,他在Comely Cherub Health Skincare Centre接受“infrared treatment”,费用为$2,000,但他没有提出书面的证据证明此事。

26.  就上述涉及$1,800,$10,000及$2,000的治疗,申请人没有提出证据,证明该些治疗是由注册医生所作出的,又该等费用不是“药物、治疗物品及药用敷料的费用”,因此不属于条例第3条所指的“医疗费用”,所以他不可以获得该些费用的补偿。

27.  本席裁决,在条例第10A条之下,申请人只可获得$370的补偿。

28.  答辩人指从补偿中应扣走答辩人给予申请人两个月额外的粮款,但这两个月额外粮款不是给予申请人作为因工受伤的补偿,而是中止雇佣关系所作出的恩恤性的补偿,因此该两个月的补偿不可从申请人可得的补偿款额中扣除。

29.  申请人可获得的补偿是$23,020.82 ($22,193.82 + $457 + $370)。

30.  本庭命令答辩人须于14天内向申请人支付$23,020.82以及其利息:$22,193.82的利息由2001年11月1日起计至本日为止,利息为判决利息之50%;;$457的利息由2001年12月1日起计至本命令之日为止,利息为判决利息之50%;$370的利息由2002年2月1日起计至本日为止,利息为判决利息之50%。由2006年10月6日至债项清偿为止,$23,020.82的利息则按判决利息计算。

讼费

31.  本席颁下临时讼费命令:答辩人须支付申请人本案4/5的讼费(包括申请人聘请大律师的费用),如与讼双方未能同意讼费的款额,该款额由讼费评定官评定,如在14天内与讼任何一方不向本庭提出申请,是项讼费命令作实。





  (周兆熊)
区域法院法官



申请人:由M/s. Yip & Liu 律师事务所转聘Julia Lau 大律师代表

答辩人:由M/s. Huen & Partners 律师事务所转聘Albert Tsang 大律师代表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地方法院”有关“百货公司联名卡诉讼 地院判赔银行四亿元”民事判决一则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有关“债权人之所以非不当得利,乃指该确定判决之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时之原因事实状态而言”民事判决一则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法院民事司法管辖权案件编号2005年第2004号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有关“名誉有无受到损害,应以社会上对个人评价是否贬损来作判断依据,若足以使他人在社会上之评价受到贬损,不论其为故意或过失,均可构成侵权行为”民事判决一则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域法院雇员补偿案件2003年第1162宗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有关“知名感冒液商标争讼 制造商获判胜诉”民事判决一则
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民事司法管辖权高等法院破产案件编号2005年第749号
>>> 更多

 

  热点专题
  还没有热点文章!

  专题
  还没有专题!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