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8期总第 32 期编辑手记
刘佳
(清华大学法学院2007级民法学硕士研究生、《民商法网刊》初审编辑)
2008年8月,牵动着无数世人的眼睛,也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心愿。今夏酷暑也仿佛代表着我们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如火。我们知道奥林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话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的:“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成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铿锵有力的六个字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
本期民商法网刊伴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奉献于各位读者。如同奥运精神一样,我们法律学人,我们民商法网刊也同样在“更快、更高、更强”的激荡声中驰骋翱翔。
本期“理论分析”选取了四篇选题新颖、论述精当的文章,内容涉及保险法、公司法、著作权法等方面。针对2008年3月再次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送审稿)》,白晨航的《制定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思考》一文从保险公司的投资入股、股权变更、股权质押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如其提出应强化对境内投资人的财务状况限制以保障保险公司的投资主体质量更高,更加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柳洪的《评析〈公司法〉有关担保的规定》一文采用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我国公司法第16条、122条和第143条等相关规定,阐述我国新公司法有关担保规定仍存在一定缺陷;并提出公司对外担保、如何决策和执行以及是否接受自己股份质押应以是否符合公司自身利益为标准,由公司依据章程自主而为。此文观点与通说或权威解释有所不同,极具启发性。刘琪的《发言稿的性质及其著作权归属之探究》一文从具体案件着手,并引鉴美国版权法的相关理论与规定,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及理论上的争点与难点得出得出“因职务上的隶属关系而写作的发言稿”属于单位作品,“非因职务上的隶属关系而写作的发言稿”属于委托作品,二者的写稿人都应享有署名权,其他著作权利归发言人所有这一结论。作者的分析和论证层次分明,说服力强。王卫国老师的《论保险法的修改与完善——以“保险合同法”为视角》一文从近因原则、保险利益原则、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说明义务和告知义务、不利解释原则、受益人制度和年龄误告条款等方面对我国保险法的修改与完善提出高屋建瓴的意见。
本期“学位论文”还为读者特别奉献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硕士刘骁男的硕士论文《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无权处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论题了,但愈是久争不绝的理论难点愈是需要越辩越明。本篇文章另辟蹊径,从基本概念的含义及范围入手探析我国民事法律框架下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另人耳目一新。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在涉及到物权变动的合同中,有必要将有效作为无权处分合同的一般规则,而将效力待定作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