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体制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一章 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
一、引言 二、对抗制: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体制 三、辩论制: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体制 四、两大法系民事诉讼体制的模式分析 五、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历史系谱 六、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意识基础 七、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现代发展
第二章 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
一、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特征描述 二、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历史系谱——以苏联体制为中心 三、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经济分析 四、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政治分析 五、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法理分析
第三章 我国体制的结构特性
一、引言 二、基本原则层面的分析 三、具体制度层面的分析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
第四章 我国传统体制成因分析
一、传统民事诉讼方式与现行民事诉讼体制的内在联系 二、苏联民事诉讼理论、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三、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特定化的经济分析 四、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特定化的观念分析
第五章 体制转型的根据
第六章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体制转型
第七章 转型与原则重建
第八章 体制转型与民事诉讼的契约化
第九章 体制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第十章 体制转型的制度调整
第十一章 体制转型与民事讼理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