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法学茶座
“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总序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传时间:2007/10/20
浏览次数:7796
字体大小:

众所周知,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以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与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各项商事特别制度等勾勒出市场交易的基本脉络。这也正是民商法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原因所在。民商法是私法,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强调意思自治原则的指导地位;民商法是权利法,它以权利为基本的逻辑起点,又通过权利制度确认当事人的行为规则。

我国民商事立法虽然起步较晚,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有了起着民商事基本法作用的《民法通则》,而且还制定了大量的单行法、特别法,如《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企业破产法》,尤其是经过13年的努力,《物权法》今年已获通过并即将实施。另外,《侵权责任法》、《人格权法》也已纳入立法规划。可以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商法律框架已经初步形成,而民法典在未来的出台更将为这一框架奠定坚实的核心。

如同国外的成熟经验一样,立法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二十多年来,我国民商法学研究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走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低迷,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民商法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如今,大量民商法学者参与国家立法、司法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投身于民商法事业,新一代的青年民法学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既有扎实的民商法功底、良好的学术素养,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国外的经验和最新发展动态比较了解,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民商法学未来的希望。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自成立之来,一直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营造宽松的氛围,提倡百家争鸣的风气,并注重培养新人、提携后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立足于高等教育,以繁荣学术、服务教学为己任,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教材的出版中心。由此,这两家机构决定合作推出全部由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所撰写的“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我们坚信,这一合作在推动我国民商法学的发展方面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这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选题全面,规模宏大。不仅细分了传统民商法的各个部门,也包括了许多边缘学科,如民法哲学、民法的经济分析等,共计六十余种,可供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读者选用。第二,体例新颖,结构完整。不仅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而且还大胆引进英美法教材的编撰模式。每本教材除了体系化地讲授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之外,还穿插引用资料、案例或事例加以评析,每章之后还列出推荐学生进一步阅读的著述,并以本章的重点难点为主,采取各种题型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全面反映了最新的理论发展,而且深入讨论了实务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教材中还特辟“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专栏,选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问题,列举各派观点,论证自己的主张。

应当注意的是,撰写一部好的教材绝非易事,其难度之大不亚于一部优秀的专著!虽然入选本系列的教材均是相关青年学者的精品之作,但其中的缺点在所难免。我们欢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这也有助于这些青年学者的学术思想更趋成熟。

衷心祝愿我们早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青年学者们取得的更大成就。

是为序!

                                                             王利明

                                                            2007年9月

 

  【将文本推荐给好友】    【关闭窗口】

王利明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王利明 什么是法治
王利明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王利明 奉法者强则国强
王利明 “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总序
王利明 《在人大法学院听讲座》序言
王利明 保护百姓财产是最大的民生
>>> 更多

 

  热点专题
  还没有热点文章!

  专题
 彭水诗案
 邱兴华案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集体辞职”事件
 “艳照门”事件
 “许霆”案专题
 512汶川大地震
 党的十七大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