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作者:王利明
    价格:45


编辑推荐
1.作者权威:不谦虚的说,王利明老师现在是中国大陆民法学界的第一家,学术论著诸多,作品畅销,特别是在外地考研、读博的学生中间很有号召力;其弟子众多,包括很多已经成名的学者,另外多有进入公检法系统的政府官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本身又是人大代表,人大立法委员等。

2.关注热点:本书里面涉及到很多时下热点关注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网络时代还需要保护隐私权么?名人的隐私权怎么办?暴力拆迁涉及到的到底是哪方面的法律问题?该如何做,让拆迁户与执法者能够和解?法学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法学院再设立,那么法学教育和研究是怎么了呢?法科学生该怎么学习,法学教育者担负何种责任?(恰值两会结束,不知道能否趁这个热乎劲。)

3.首部随笔:王利明老师一般出版的都是鸿篇巨著,这次是随笔形式发表个人的观点、立场,确实是头一次。这本书也是以普法为目的,而且重点是给官员普法。观点稳健而不失尖锐,说实话但是话语绵密稳妥。本书是王利明教授的首部随笔集。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以惯常的认真态度,亲自挑选文章结集,并参与编辑工作之中,打磨、修改,最终使这本小书付梓面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为推动立法、司法前进的积极努力,以人为本的鲜明立场态度——展开此书,你将感受到一个主张改革又不失稳健、思考理性但不乏人情味儿的法学学者鲜活的思想脉动。

内容提要
法治随感体现了王利明教授对法治建设的一些初步的认识,也是其亲身参与立法、司法和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其朴实、绵密的文字,围绕“何为法治”、“法如何治”、“民法:光荣与梦想”、“司法:定分止争”与“学术与教育”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自己在法治一般理论、法治实践、立法制度、司法实践、法学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见解和观点。
目录
何为法治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什么是法治 /法律至上是法治的要义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从“法平如水”谈起 /法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小议民主 /通过法治推进民主 /依法治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法治与人治 /法治是值得信仰的 /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 /法律乃公平正义之术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法律人 /天理、国法、人情 /法治与社会自治 /法治与德治 /性善性恶论与法律治理 /法治与人情 /小议法律与宗教 /法如何治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从“醉驾入刑”谈起 /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稳 /公权与私权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从《秋菊打官司》说起 /何以要通过司法程序实现社会正义 /法治与媒体 /从苏格拉底之死谈程序正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 /判例法与成文法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现代化 /从根本上遏制和防止刑讯逼供 /契约精神与法治社会 /法治保障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亲历法治建设三十余载 /民法:光荣与梦想民法要体系化 /向中国自己的民法典迈进 /民法典要符合中国的民情 /为民法典早日颁行鼓与呼 /法律不理琐事吗? /民事立法的中国元素 /光荣与梦想: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20周年的发言 /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 /立法应当去部门化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任务 /人格权法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 /侵权责任法是什么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怎样看待网络环境下人格权的保护 /应当加大环境损害赔偿力度 /合同法是什么 /没有隐私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从王石婚变传闻看人格权立法 /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巨大动力 /我看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 /电子信息安全关乎人格尊严 /物权法是什么 /保护百姓财产是最大的民生 /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 /依法行政,保障物权 /规范拆迁 保障私权 /民法的人文关怀 /我看公司的“社会责任” /家事关系的法律调整 /谈谈预算立法与监督 /为什么需要强制赔礼道歉 /司法:定分止争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 /从足球裁判看司法的独立公正 /司法的权威性 /司法裁判的可预期性 /定分止争与定纷止争 /明辨是非是正义的基本要求 /要强化判决书说理 /法官与医生 /如何理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裁判方法研究:依法公正裁判的源泉 /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解释学 /成文法传统中的创新——怎么看案例指导制度 /普法,最需要普及的是什么 /学术与教育法学是一门科学 /法学学科应当步入知识融合时代 /“饭碗法学”应当休矣 /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法学体系 /比较法之我见 /法学教育的使命 /追寻现代大学的特征 /什么是法学家的社会责任 /登山·治学·做人 /后记 /


更新日期:2013/4/27
阅读次数:5542
上一条:陈自强  债权法之现代化
下一条:周友军、杨垠红译  《奥地利普通民法典》(2012年7月25日修改)
    相关著作
王利明  物权法研究(第三版)(上下卷)(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王利明   民法典体系研究(第二版)
王利明  人格权法研究(第二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王利明  民法总则研究(第二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
王利明  合同法研究(第三卷)(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王利明  法学方法论(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