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实施的法律问题研究》将战略学原理引入知识产权研究领域,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这项成果所提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被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纳。 上篇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1 关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1.1 战略学上的“战略” 1.1.1 战略的基本含义 1.1.2 战略的属性 1.2 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战略学框架中的考察(之一) 1.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战略学框架中的考察(之二) 2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1 知识产权的一般认识路径 2.1.1 知识产权:以创新性智力成果为客体的排他权 2.1.2 权利与排他权(专有权) 2.1.3 知识产权客体:创新性智力成果 2.2 知识产权的特点 2.2.1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2.2.2 知识产权的无形性 2.2.3 知识产权的法定时间性 2.2.4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2.2.5 知识产权的法律创设性 2.3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3.1 概述 2.3.2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2.3.3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功能 3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着力点” 3.1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属性的分析 3.1.1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全局性 3.1.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性 3.1.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长远性、实践性、系统性 3.2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内容的分析 3.2.1 概述 3.2.2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 3.2.3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主体 3.3 结论与建议 下篇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具体法律问题研究 4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时代背景 4.1 信息化社会的制度建设 4.1.1 信息、知识、创新性智力成果 4.1.2 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 4.1.3 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产权制度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4.2 市场化体制的内在需求 4.2.1 市场经济的一般认识 4.2.2 市场经济与知识产权设定 4.2.3 知识产权与垄断 4.3 全球化时代的政策立场 4.3.1 “全球化”概述 4.3.2 “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 4.3.3 “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 5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5.1 公权与私权: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5.1.1 私权与公权 5.1.2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私权
5.1.3 知识产权“公私”之辨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 5.2 限制与保护:知识产权立法的重心选择 5.2.1 概述 5.2.2 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限制 5.2.3 限制还是保护——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视角 5.3 因噎废食还是趋利避害:知识产权的政策定位 5.3.1 概述 5.3.2 关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若干考察——以TRIPs为主要对象 5.3.3 关于“趋利避害”的若干建议 6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建议 6.1 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6.1.1 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6.1.2 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6.2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完善 6.2.1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 6.2.2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建立与完善的分析 6.3 知识产权应用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6.3.1 “知识产权应用”概述 6.3.2 我国“知识产权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6.3.3 我国“知识产权应用”机制创新与完善的思路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