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第二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尹田

目录

再版前言

物权法的方法与概念法学(代序)
一、导论:思维的抽象与财产权利体系的形成
二、近代物权法与概念法学
(一)关于法学方法的基本认识
(二)概念法学及其历史功绩
三、现代物权法与概念法学的超越

第一章 物权的特性
一、导论
二、财产法的结构与物权法的对象
三、财产与物权的客体
四、物权与无形产权
五、关于物权定义及本质的理论纷争
(一)物权定义的理论分歧
(二)物权的本质:人与物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
(三)物权定义的选择
六、 附录:给梁慧星先生及王同学的有关复信
(一)给梁慧星先生的复信
(二)给王同学的复信

第二章 物权与债权
一、物权概念与债权概念的形成
二、物权与债权的特性比较及其批评
(一)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二)物权与债权区分之批评
三、物权特性面临的挑战:债权的绝对性与“物权债权化及债权物权化”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
(二)“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倾向
四、从物权优位到债权优位

第三章 一物一权原则与“双重所有权”理论的冲突
一、物权标的之特定性与独立性
(一) 物权标的之现实性和特定性
(二) 物权标的之独立性
二、一物一权主义及其发展
(一)“一物一权”的含义及其理由
(二)集合物的独立地位是否构成对一物一权主义的挑战?
三、法人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之批评
(一)概说
(二)批评
   四、我国《物权法》模糊立场

第四章 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上的私法自治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本质
(一)物权法定是什么?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历史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解释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根据
二、物权法定原则之批判及思考
(一)物权法定原则之批判
(二)对物权法定原则之批判的思考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本质及其与私法自治的关系

第五章 物权的效力及物权请求权
一、物权效力的一般研究
(一)何谓“物权的效力”?
(二)二效力、三效力抑或四效力?
(三)物权的排他效力
(四)物权的优先效力
(五)物权的追及效力
(六)物权的请求权效力
二、物权请求权的范围和性质
(一) 关于物权请求权范围的争议
(二)关于物权请求权性质的争议
(三)评析
三、物权请求权独立于债权请求权的必要性
(一)物权请求权独立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必要性
(二)物权请求权独立于债权请求权的必要性
四、对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以及《物权法》有关规定之评价
(一)关于物权请求权的立法模式
(二)关于确认物权及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第六章 物权行为的理论纷争
一、概说
二、物权行为的基本理论
(一)物权行为是什么?
(二)物权行为与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
(三)物权行为理论的产生和阐释
(四)物权行为的概念界定
(五)物权行为理论的价值
三、物权行为理论的批判
四、物权行为理论纷争的评说
(一)就批判而论批判
(二)我国民法应否采用物权行为理论

第七章 物权公示与公信原则
一、物权公示的对象及其价值
(一)关于物权公示对象的四种观点
(二)物权公示的价值
(三)物权公示是“权利公示”还是“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
二、物权公示的方法
三、物权公示的效力
(一)概说
(二)法国的公示对抗要件主义立法
(三)日本的公示对抗要件主义立法
(四)德国、瑞士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公示成立要件立法
四、我国立法模式选择
(一)概说
(二)我国动产物权变动中公示对抗要件主义的适用
(三)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公示对抗要件主义的适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五、物权公示的公信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二)物权公示与物权公示的公信力的关系
(三)不动产登记与动产占有之公信力的强弱差异
(四)动产占有与不动产登记之公信力的表现形式
六、有关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几点结论

第八章  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及相关问题
一、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动产善意取得之理论根据的学说
(二)我的观点
二、进一步的思考:委托物与脱离物的区分之评析
(一)委托物与脱离物的区分及其理由
(二)法律的虚伪?
(三)解决方案
三、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无权处分”辨析
(三)适用善意取得的情况下买卖合同的效力

第九章 物权法规定取得时效的必要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两相分立的技术原因
(一)两种时效所依据之“事实状态”的不同确定方式
(二)两种时效之期间的确定所考量的不同因素
(三)两种时效之不同的法律效果
(四)两种时效之不同的适用范围、举证责任分配以及起算点确定和中断事由
三、结论

本书直接引用的参考书目

后记


更新日期:2008/4/28
阅读次数:4013
上一条:徐孟洲   税法原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一条:史际春  企业和公司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相关著作
尹田/著  民法思维之展开——尹田民法学演讲集
尹田  《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尹田   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
尹田  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
尹田  民法债权
尹田  法国物权法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