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了教科书的经典体例,反映了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研究了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在基础理论部分,既有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等基本范畴的分析,也有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学理基础、价值目标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具体制度部分,着重研究了著作权等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热点问题,并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新兴知识产权制度的疑难问题作了探讨。 章节目录: 简 目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 第二编 著作权法律制度 第四章 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五章 著作权客体 第六章 著作权主体制度 第七章 著作权的内容 第八章 邻接权制度 第九章 著作权限制制度 第十章 著作权利用制度 第十一章 著作权的保护制度 第三编 专利权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专利制度的发展史 第十三章 专利权客体制度 第十四章 专利申请人制度 第十五章 专利权的授权条件 第十六章 专利申请制度 第十七章 专利审批制度 第十八章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和内容 第十九章 专利权的限制 第二十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四编 商标权法律制度 第二十一章 商标与商标法 第二十二章 商标的构成条件 第二十三章 商标注册及相关事宜 第二十四章 注册商标的无效 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 第二十六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二十七章 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第二十八章 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 第二十九章 网络环境下的商标问题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第三十一章 植物新品种权 第三十二章 商业秘密权 第三十三章 地理标志权 第三十四章 商号权 第三十五章 域名权 第三十六章 反不正当竞争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前 言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终于定稿、付梓出版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闵锋教授合作编著了《知识产权概论》(1986年内部发行,1987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的法学界将工业产权置于“经济法”,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归类于“民法”。我们编著的这本小书,有些创新之处,构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完整体系,以至于被称为第一部知识产权法的专门教材,并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奖和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和曹新明教授组织原中南政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教师编写了《知识产权法新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从体系到内容,较以往的教材都有明显的变动。这本书曾被一些高校采用,也被选为湖北省的自学考试教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受相关机构的委托,先后主编了司法部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培训教材《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4年第3版)、北京大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知识产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3年第2版)、全国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3年第2版)以及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上述教材的编写,承蒙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高校的知识产权学者加盟,教材水平得以提高,教材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新千年伊始,我开始酝酿和筹划《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一书。时过3年,虽延迟交稿,但总算践约。当然,这本书也是我和我的同事、学生共同研究的成果,其中不少章节已在一些学术刊物上率先发表。该书虽为教材体例,但作者力图反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笔者拟纲并修改定稿。其中本人撰写第一编、第五编(杨明博士撰写了该编的部分章节),胡开忠博士撰写了第二编、第三编,张今、董炳和博士撰写了第四编。博士生肖志远、硕士生肖尤丹、杨冠锋、卢海君协助整理文稿、处理文字,在此铭记,以为谢意。 最后,还要感谢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基金项目给予的资助,感谢法学界诸位同仁及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指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吴汉东 2004年10月于武昌南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