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名称 |
作者 |
刊物 |
发表日期 |
分类 |
1 | 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安排与发展中国家--兼论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 曾令良 | | 2001 | 国际经济法 |
2 | WTO与中国的法治建设 | 曹建明 | 比较法研究 | 2002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3 | 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程序的几点反思 | 熊丽 | 比较法研究 | 2002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4 | 欧洲法院对WTO协议的适用及对我国法院的启示 | 张燕,邱达春 | 比较法研究 | 2002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5 | WTO与我国司法审查标准 | 杨蔼,陈良刚 | 比较法研究 | 2002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6 | WTO与WIPO:TRIPS协议框架中的冲突性因素与合作契机之探讨 | 孙皓琛 | 比较法研究 | 2002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7 | WTO保障条款的源流及法律特征 | 李居迁 | 比较法研究 | 1997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8 | WTO保障条款的源流及法律特征 | 李居迁 | 比较法研究 | 1997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9 | WTO保障条款的源流及法律特征 | 李居迁 | 比较法研究 | 1997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10 | 论WTO专家组和上诉局的司法解释权 | 邓旭,宋琤 | 当代法学 | 2001年12月 | 国际经济法 |
11 | 试评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新程序──上诉审 | 许立颖 | 当代法学 | 2001年12月 | 国际经济法 |
12 | DSU报复条款与美国301条款的关系探析--兼论中国应对301条款的对策 | 张桂红 | 法律适用 | 2002年4月 | 国际经济法 |
13 | WTO与国际法 | 赵维田 | 法律适用 | 2001年8月 | 国际经济法 |
14 | 国民待遇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 马晓玲 | 法律适用 | 2001年6月 | 国际经济法 |
15 |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法的影响 | 沈敏荣 | 法律适用 | 2001年11月 | 国际经济法 |
16 | 关于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 唐浩芒、甘力 | 法律适用 | 1999年6月 | 国际经济法 |
17 | 中国加入WTO的若干法律问题 | 曹建明、贺小勇 | 法学 | 1999年12月 | 国际经济法 |
18 | 论WTO下的企业权利 | 韩立余 | 法学家 | 2001年3月 | 国际经济法 |
19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立法的有关问题 | 郭寿康 | 法学家 | 2001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20 | 关贸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及海峡两岸的相互保护 | 郑成思 | 法学家 | 1994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21 | WTO争端解决的个案剖析与启示--以美国、印度药品及农用化学品专利保护纠纷为例 | 郭雳 | 法学评论 | 2002年4月 | 国际经济法 |
22 | 对发展中国家参与GATT/WTO争端解决活动的法律分析 | 黄志雄 | 法学评论 | 2001年6月 | 国际经济法 |
23 |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几个主要国际法问题 | 张乃根 | 法学评论 | 2001年5月 | 国际经济法 |
24 | 欧共体及其成员国在WTO中的双重地位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曾令良 | 法学评论 | 1999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25 | 试析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两个新程序 | 何绍军 | 法学评论 | 1997年5月 | 国际经济法 |
26 | 试析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两个新程序 | 何绍军 | 法学评论 | 1997年5月 | 国际经济法 |
27 | 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体系 | 曾令良 | 法学评论 | 1996年2月 | 国际经济法 |
28 | 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条款的起源,拟定和内容评析 | 左海聪 | 法学评论 | 1995年3月 | 国际经济法 |
29 | 关贸总协定与服务贸易自由化 | 王宇峰 | 法学评论 | 1994年1月 | 国际经济法 |
30 | 关贸总协定及其基本原则与规则 | 韩德培 | 法学评论 | 1993年3月 | 国际经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