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尤陈俊 1980年生,浙江永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曾担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法律社会学和法学学术史,兼及海外中国学、农村社会学等领域。近年来在《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律和社会科学》和Modern China、《中国史研究》(韩国)等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并出版有《司法、政治与社会: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合编,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2)、《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合编,法律出版社,2009)、《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当代台港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等多部论著。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体现跨学科研究特色的专著。作者在广泛收集和阅读明清时期的40余种现存日用类书的基础上,围绕其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识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该书不仅深入讨论了明清日用类书中的法律知识构成及其特点,还结合了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书籍史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展示了法律知识在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运用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的法律知识流传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一、日本学界的研究概况 二、英语学术圈的研究概况 三、汉语学术圈的研究概况 四、难入“法”眼或“法”眼偏颇 第二节 材料与进路 一、主要材料 二、研究进路 第一章 明清日用类书概说 第一节 源流、特点与得名由来 第二节 作为实用性读物的明清日用类书 一、实用书籍的低制作品质 二、四民皆用之书? 三、所收知识类型的时代变迁 第三节 明清日用类书中刊载的法律知识类型 一、契约体式 二、讼学知识 三、律例知识 第二章 依样葫芦:日用类书与契约书写 第一节 民间契约的悠久历史与广泛使用 第二节 日用类书中的契约体式 一、官版契式的出现 二、《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的贡献 三、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契式范本种类 第三节 契式趋同化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契约实物与契式范本的对比 二、日用类书与契约习惯法 三、日用类书中所见的“永佃权”问题 四、契式“套语”的学术意义 五、“服书式”反眏的社会信息 第三章 攒零合整:日用类书与讼之学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好讼”之风 一、纷繁词状对官府理讼能力的挑战 二、讼师:官方话语中的罪魁祸首 第二节 讼师秘本中的作状技法 一、代作词状的社会需求 二、讼师秘本的内容构成 第三节 通过日用类书的讼学传播 一、重思讼师秘本的社会影响 二、日用类书中的讼学内容 三、对讼师秘本的内容移植 第四章 鲁鱼帝虎:日用类书与律例入门 第一节 日用类书中的律例知识概貌 一、门类名称与编排体例 二、律例知识的具体种类 第二节 日用类书所载律例知识溯源 一、“比附律条”的由来 二、“五刑条例”中的硬伤 三、“在外纳赎则例”的原型 四、歌诀类内容的出处 五、“金科一诚赋”、“为政规模节要论”的渊源 第三节 率尔操觚外行事 第五章 日用类书折射的明清社会变迁 第一节 法律知识所占比例的变化 一、契约体式的淡出 二、讼学知识的消失 三、律例知识的退场 第二节 法律知识背后的历史图景 一、契式范本的需求变迁 二、讼学知识的尴尬境遇 三、律例知识的外部关联 第三节 文字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关联 余论:法律知识传播研究的学术意义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