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读 5 A. 当前民法学说中的损害概念 10 Ⅰ. 不确定性 10 Ⅱ. 差额假说 10 1. 莫姆森的学说 10 2. 德国民法典中的差额假说 11 B. 损害赔偿法的基本原则 12 Ⅰ. 补偿原则与得利禁止 12 Ⅱ. 刑罚、赔偿、预防 12 C. 损害赔偿法的挑战 13 Ⅰ. 损害赔偿法律体系的竞争 13 Ⅱ. 欧洲法律一体化 14 Ⅲ. 欧洲法院的司法实践:损害赔偿的法律实现 15 Ⅳ. 法律的经济分析 16 1. 通过责任法规范行为 16 2. 对损害赔偿法的影响结果 18 a) 规范功能 18 b) 完全补偿原则 18 c) 非财产损害赔偿权的平等地位 18 d) 超越补偿范围的损害赔偿 19 D.补偿原则的观点:损害的商品化和货币化 20 Ⅰ. 商品化作为损害赔偿法上的论据 20 1. 争论情况 20 2. 商品化论据的两大功能 21 Ⅱ. 损害结果的商品化 21 1. 讨论情形 21 a) 使用权被剥夺的赔偿 21 b) 被浪费的假期 22 2. 恢复原状请求权与财产利益 24 a) 恢复原状的范围 24 b) 为减少损害采取激励性措施的必要性 25 c) 赔偿抽象的使用权被剥夺案例之结论 26 d) 表述建议 26 3. 损害结果的补偿 27 a) 被浪费的假期为例 27 b) 换得的享受机会不再商品化 27 c) 无形损害赔偿的均衡效应 29 d) 结论 29 Ⅲ.人格权的商品化 29 1. 讨论情形 29 2. 财产权的数量限制 30 3. 财产权的标准 31 4. 商业化的界限 32 5. 结论 33 a) 一般人格权 33 b) 身体组成物质 34 c) 劳动能力 36 aa) 劳动能力是财产吗? 36 bb) 生物学上的损害 37 cc) “生理学损害”的计算 37 dd) 收入损失的抽象计算? 38 Ⅳ. 基于合同的商品化 39 1. 非财产性损害的一般合同责任? 39 a) 法律上的扩展 39 b) 商品化论点 40 c) 通过法律保护无形的给付利益 40 d) 建议 42 2. 丧失的机会 42 a) 拟讨论对象 42 b) 收入机会 43 aa) 案例 43 bb) 根据预期值计算损害 43 cc) 建议 44 c) 治愈机会 45 aa) 非商品化 45 bb) 以比例责任赔偿丧失的治愈机会 45 Ⅴ.案语:生命的价值 47 1. 失去生命的损害赔偿 47 2. 家属精神损害赔偿金 48 a) 德国的法律现状 49 b) 法律比较 49 c) 关于家属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赞成与反对意见 49 d) 建议 50 Ⅵ. 财产性和非财产性损害的区分——过时的概念么? 51 E. 补偿原则的另一重要议题:惩罚性损害赔偿 52 Ⅰ. 比较法上的总结分析 52 1. 美国 52 2. 欧洲 53 Ⅱ. 德国法律现状 55 1. 对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拒绝 55 2. 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桥头堡 56 a) 历史根源 56 b) 无形损害赔偿领域中的再生 56 c) 财产损失也需惩罚性损害赔偿吗? 57 Ⅲ. 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赞成和反对意见 57 1. 反对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论据 58 2. 支持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论据 58 Ⅳ. 徘徊于刑罚和预防之间的惩罚性损害赔偿 59 1. 对不正义行为的惩罚专属于刑法领域 59 2. 预防是民法的任务 59 3. 私法规范行为的优势 61 4. 预防性损害赔偿的合宪性 61 5. 对美国模式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限制 62 Ⅴ. 以预防性损害赔偿替代惩罚性损害赔偿 63 1. 任意性论点 63 2. 超出补偿范围的损害赔偿的正当性 63 Ⅵ. 对营利性侵权行为的利润剥夺 64 1. 防止营利性侵权行为 64 a) 理由 64 b) 前提 64 c) 法律后果 64 2. 现行法中的利润剥夺规则 65 3. 两类剥夺利润情形 67 a) 出于补偿目的的利润剥夺 67 b) 出于预防目的的利润剥夺 67 4. 保护漏洞及其类型 68 a) 人格权的强制商品化 68 b) 不正当竞争 69 c) 违反合同 70 5. 剥夺利润的进一步发展 72 a) 不当得利 72 b) 无因管理 72 c) 损害赔偿 73 6. 建议 74 Ⅶ. 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缺陷的弥补 74 1. 加倍赔偿原则 74 2. 得利禁止 75 3. 作用局限 76 a) 大规模损害 76 b) 分散损害 76 4. 其他的应用领域 77 a) 无形财产权 77 b) 卡特尔法 78 5. 建议 79 F. 集体损害赔偿 79 Ⅰ. 概念及功能 79 Ⅱ. 分散损害:有形捆绑 80 1. 问题 80 2. 集体诉讼与联合会诉讼 80 3 功能 81 a) 排除惩罚目的 81 b) 补偿原则的失效 82 c) 规范功能 82 aa) 必要性 82 bb) 禁制令之诉可行吗? 83 cc) 刑法优先? 83 4. 例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 84 a) 规定的内容 84 b) 评论 84 aa) 未能聚焦于分散损害 84 bb) 不限于故意侵权 85 cc) 损害赔偿作为一般制裁手段 85 dd) 方法的运用 86 5. 发展可能性及建议 86 a) 基础 86 b) 反垄断法中的最终买家损害 87 c) 联合会诉讼在清偿消费者损害中的普遍化 88 aa) 立法建议 88 bb) 评论 88 Ⅲ. 大规模损害 89 1. 基本原则:程序捆绑 89 2. 实例:投资者标准程序法 90 a) 规定内容 90 b) 评论 90 aa) 对投资者标准程序法的误解 91 bb) 与集团诉讼的差别 91 cc) 标准程序的低效率缺陷 92 3. 发展前景 92 a) 集体诉讼作为替代模式 92 b) 大规模损害程序捆绑的普遍化 93 c) 规制需求的强度 93 4. 建议 94 Ⅵ. 共同财产损害 94 1. 个体和集体损害 94 2. 主体合法化 94 3. 损害计算 95 4. 发展潜力 96 结论 97
瓦格纳教授简介 格哈特•瓦格纳(Gerhard Wagner,1962--),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教授,波恩大学“德国与欧洲私法和诉讼法、国际私法与比较法教席”主持人。瓦格纳教授曾于哥廷根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LL.M.)。其于1997年获得哥廷根大学教授资格,并于1999年起到波恩大学法学与国家学系任教。在2010-2011学年,瓦格纳教授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访问教授,讲授《欧盟法》(European Union Law)和《国际仲裁》(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两门课程。瓦格纳教授也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基础私法客座教授。 瓦格纳教授在损害赔偿法、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和欧洲私法、国际仲裁法等领域著述颇丰,享有盛誉。仅就损害赔偿法而言,瓦格纳教授与海因•克茨教授(Hein Kötz)合著的《侵权法》(Deliktsrecht,慕尼黑,第11版)在德语世界中久负盛名,目前正在被译成中文。其负责《慕尼黑德国民法典评注》(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GB)侵权法主要章节的撰写。《牛津比较法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Law)的侵权法章节也由瓦格纳教授撰写,该部分已经译成中文,详见格哈特•瓦格纳:《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高圣平、熊丙万译,《法学家》2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