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民法总则原理(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作者:许中缘 屈茂辉
    价格:78

作者简介


许中缘,湖南武冈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士。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曾在巴黎第十大学留学访问一年。
主攻民法哲学、民法总论、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著有《体系化的民法与法学方法》、《民法强行性规范研究》专著二部。在《法商研究》、《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月旦民商法杂志》、《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近2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宪法学 行政法学》全文转载、摘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民商合一视角下民事权利体系的立法设计研究”、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民法法典化的哲学”等。
屈茂辉,湖南新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
主攻民法学和数理—计量法学,尤其在物权法、国有财产法、专家民事责任、合同法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出版学术著作11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

细 目

绪论 学习民法的方法 /
 一、法学研究生的定位 /
 二、民法思维的培养 /
 三、民法概念的掌握 /
 四、民法学习的具体方法 /

第一章 民法理念论 /
第一节 民法概述 /
 一、民法的概念 /
 二、民法的本质 /
 三、民法的功能 /
第二节 民法的理念 /
 一、私权神圣/
 二、私法自治

第二章 民法部门论 /
第一节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
第二节 民法和经济法的关系 /
第三节 民法和劳动法的关系 /
第四节 民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
第五节 民法和刑法的关系 /
第六节 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 /
第七节 民法和宪法的关系 /
 一、宪法对民法的规范效力 /
 二、民法对宪法的规范效力 /
 三、宪法与民法互为规范效力 /

第三章 民法体系论 /
第一节 民法体系概述 /
 一、民法体系的概念与功能 /
 二、民法体系的类型 /
 三、民法典体系的开放性 /
第二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的体系 /
 一、人格权法应该独立成编 /
 二、侵权责任法应该独立成编 /
 三、债法总则的存废 /
第三节 民法总则的地位与体系 /
 一、 民法总则概述 /
 二、民法总则功能分析 /
 三、我国民法总则的体系构建 /

第四章 民法规范论 /
第一节 民法规范概论 /
 一、研究民法规范的意义 /
 二、研究民法规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节 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 /
 一、裁判规范与民法规范的关系 /
 二、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关系 /
 三、裁判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关系 /
 四、裁判规范的判断及适用 /
第三节 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许可性规范与宣示性规范 /
 一、现有理论对民法规范类型的区分 /
 二、民法规范的具体类型 /
 三、“应当”的规范分析/

第五章 民法渊源论 /
第一节 民法渊源概述 /
 一、民法渊源的概念 /
 二、民法渊源的形式 /
第二节 民法渊源的内容 /
 一、制定法 /
 二、民事习惯 /
 三、法理 /

第六章 民法原则论 /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要素 /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辨析 /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
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
 一、 指导和约束功能 /
 二、协调功能 /
 三、衡平功能 /
 四、弥补功能 /
 五、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提供合法基础的功能 /
第三节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
 一、平等原则 /
 二、诚实信用原则 /
 三、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
 四、公序良俗原则 /
 五、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

第七章 民事主体论 /
第一节 民事主体构建的哲学基础 /
 一、民事主体构建的经济人与道德人 /
 二、民事主体构建的抽象人与具体人 /
 三、民事主体哲学基础的司法适用 /
第二节 民事主体之一:自然人 /
 一、自然人的概念和特征 /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
 四、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
 五、监护 /
 六、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
 七、自然人的住所 /
第三节 民事主体之二:法人 /
 一、法人的概念与特征 /
 二、法人的本质 /
 三、法人的法律要件 /
 四、法人的分类 /
 五、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
 六、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
 七、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
 八、法人人格否认 /
 九、 法人的成立、变更和消灭 /
 十、 法人的机关 /
 十一、联营 /
 十二、合作社法人 /
第四节 民事主体之三:非法人组织 /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
 二、 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
 三、非法人组织的种类 /

第八章 民事法律关系论 /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 /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含义 /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种类 /
 三、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

第九章 法律行为论 /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述 /
 一、法律行为的起源与特性 /
 二、法律行为的功能 /
 三、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
 三、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
 四、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
 五、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
 六、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
 七、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
 八、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
 九、独立的法律行为与辅助的法律行为 /
 十、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
 十一、有效的法律行为与效力瑕疵法律行为 /
第三节 意思表示 /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特征 /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
 三、意思表示的分类 /
 四、意思表示的形式 /
 五、意思表示的效力 /
 六、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
 七、意思表示不自由 /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 /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 /
第五节 无效法律行为 /
 一、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 /
 二、无效法律行为的类型 /
 三、无效法律行为的效果 /
 四、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处理 /
第六节 可变更、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
 一、可变更、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概念 /
 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类型 /
 三、可撤销法律行为的行使 /
第七节 效力未定法律行为 /
 一、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概念 /
 二、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类型 /
 三、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行使 /
第八节 未生效法律行为 /
 一、未生效法律行为的内涵 /
 二、未生效法律行为的效力 /
 三、未生效法律行为与其他法律行为类型的比较 /
 四、违反未生效法律行为义务的责任 /
 五、未生效法律行为的类型 /
第九节 违反公法规定的法律行为/
 一、公法如何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 /
 二、违反公法规定的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标准 /
 三、对《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作为效力判断规范的
检讨 /
 四、结语 /
第十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 /
 一、法律行为解释的界定 /
 二、法律行为解释与意思表示解释的区别与联系 /
 三、法律行为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及联系 /
 四、法律行为解释的模式 /
 五、法官在法律行为解释中的地位 /
 六、法律行为解释的基本规则 /
 七、类型化法律行为的解释方法 /

第十章 代理行为论 /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
 一、代理的含义/
 二、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代理的功能/
第二节 代理的分类与代理的适用/
 一、代理的分类/
 二、代理的适用/ 
第三节 委托合同与授权行为/
 一、委托合同与授权行为的概念/
 二、委托合同与授权行为的关系/
三、委托合同与授权行为关系的再认识/
 四、《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的争议/
第四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第五节 表见代理与表见代表/
 一、表见代理 /
 二、表见代表 / 
第六节 代理权的行使/
 一、代理权的性质/
 二、代理权的产生/
 三、代理权的行使原则/
 四、代理权的消灭/


第十一章 民事责任论 /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
 一、合同责任与非合同责任 /
 二、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
 三、单方责任与混合责任 /
 四、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
 五、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 /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一般条款 /
 一、民事责任一般条款的概念 /
 二、我国民事责任一般条款的内容 /
第四节 民事责任的形式 /
第五节 民事责任的竞合 /
 一、民事责任竞合的概念与特征 /
 二、 责任竞合与规范竞合、请求权竞合 /
 三、民事责任竞合的具体形态 /
 四、责任竞合的处理 /

第十二章 民法时效论 /
第一节 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
 一、时效的概念 /
 二、时效制度的功能 /
 三、时效的种类及立法例 /
第二节 消灭时效的客体和效力 /
 一、消灭时效的客体 /
 二、消灭时效的效力 /
第三节 消灭时效的期间 /
 一、消灭时效的起算点 /
 二、消灭时效的中断 /
 三、消灭时效的延长 /
 四、消灭时效的适用 /

第十三章 民法适用论 /
第一节 民法适用的三段论 /
第二节 民法的适用规则 /
 一、民法适用的含义及范围 /
 二、民法适用的具体规则 /
第三节 民法解释 /
 一、民法解释的必要性 /
 二、民法解释的特征 /
 三、民法解释的目标 /
 四、民法解释的种类 /
 五、民法解释的方法 /
 六、民法解释的顺序 /
第四节 民法的漏洞填补 /
 一、扩张解释的方法 /
 二、限缩解释的方法 /
 三、反对解释的方法 /
 四、类推适用的方法 /
 五、利益衡量的方法 /

后记 /


更新日期:2012/11/28
阅读次数:5333
上一条:陈自强  整合中之契约法
下一条:王利明   民法典体系研究(第二版)
    相关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