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我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奠基者之一关怀老师、学界翘楚林嘉老师领衔组织一批优秀的高校教师编撰而成。在编写过程中,适逢《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作者不辞辛劳,多次增删其稿,精益求精,力求使本书成为高校师生教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最佳教材,成为涵盖该领域最新法规与研究成果的最精读本。 全书共二十六章,分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上下两篇。作者利用所掌握的第一手权威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介绍了劳动法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全面讲解了我国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凭借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严谨的态度,本书不仅对各项法律法规作了精准阐释,而且对法律制定的背景作了清晰说明,有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利于该领域的实务工作者掌握立法精神。
作者简介 关 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自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起开始在该校从事劳动法的教学与研究,为我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北京市总工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企协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委员会顾问。1992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1999年获中国法学会颁发的“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五十年荣誉证书”,2004年获中国劳动法研究会颁发的劳动法学理论研究杰出贡献奖。参加了《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著有《经济立法与经济法》、《经济法》,主编高等院校法学统编教材《劳动法学》、高等教育“十五”及“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劳动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劳动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经济法与劳动法学科)等。
林 嘉 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民商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会副会长,担任国家“五五”普法讲师团成员,2005年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劳动法律讲座。发表和出版了多部、多篇有影响力的著作和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主要研究成果有:《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2007年或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或2004年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中国劳动法学会纪念劳动法十周年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等。主编集刊《社会法评论》,主编多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项目。
王昌硕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劳动法、经济法教学与研究。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劳动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企业民主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劳动争议研究会副会长。主编《劳动法教程》、《劳动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中国经济法概论》、《劳动法案例教程》等。
黎建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曾任国家劳动部法规司副处长。长期从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学术研究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理学、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保险法等课程,多次获教学评比优秀奖。主要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讲解》、《社会保障法》、《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等。
郑爱青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研究员。1984—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从事劳动法的教学与研究,1998年赴法国攻读博士,2005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社会法律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会常务理事。2007年在法国出版了法文专著《中国劳动者基本权利和自由》,参加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劳动法学》、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劳动法》的撰写,担任《劳动法导读》、《劳动法双百问题解答》、《劳动争议处理百题问答》、《工会法百题问答》等书的副主编,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劳动法专业论文数十篇。2006年撰写的《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一文获北京市2006年度优秀成果奖。
沈同仙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长期从事劳动法与经济法研究。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特邀理事。撰写了专著《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及《中国公民劳动权利保护》,主编了《经济法学教程》,担任《经济法新论》的副主编,参加了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劳动法学》的撰写,并参加了《劳动法原理》、《劳动法指南》、《法学基础案例分析》等书的撰写,在国内多家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数个奖项。
金英杰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理论与实务研究。兼任中国法学好社会法研究理事、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会理事。担任《劳动法案例教程》的副主编,参加了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劳动法》的撰写,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材《劳动法学》、《安全生产监察教程》的撰稿人,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得司法部及中国政法大学颁发的教学奖。
曹艳春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民商法博士,2006年4月—2007年5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法学院和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侵权行为法,曾在内蒙通辽教育学院、大连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任教。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理事、北京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河北工人日报读者法律顾问。担任《类型侵权法研究》一书的副主编,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教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一书的撰写,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2006年撰写的《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一文获北京是2006年度优秀成果奖。
龚建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长期从事劳动法与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劳动法研究会与北京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担任《中国劳动法实务》的主编,《法学概论与劳动法》的副主编,参加了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劳动法学》的撰写,曾与人合编《劳动法》、《劳动法教程》,还参与了中央党校函授教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撰写和《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及《经济法学》等书的撰写。
杨 飞 中国政法大学民法经济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民商法。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撰写,参与编辑集刊《社会法评论》,在《法学家》、《政治与法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著作《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合)、译作《公司法:权力与责任》(合)等。
范 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曾先后前往法国孟德斯鸠大学、台湾东吴大学交流访学。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民司法》、《法律适用》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部分书籍的撰写,曾出版著作《用人单位员工管理指南》、《雇主责任与工伤保险法律应用指南》。
吴文芳 女,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获德意志文化交流中心博士联合培养奖学金,曾赴德国明斯特大学学习德国劳动法。迄今已发表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专业论文十余篇,译作两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
目录 上篇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动法的渊源 第三节 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分 第四节 劳动法的内容 第五节 劳动法的作用
第二章 劳动立法简史 第一节 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劳动法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国际劳动立法概述
第三章 我国劳动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劳动立法概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劳动立法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劳动法》颁布前的劳动立法 第四节 《劳动法》的颁布以及近年来的劳动立法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五章 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 第一节 工会的性质和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节 工会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第三节 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和代表职工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 第四节 工会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五节 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
第六章 就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 劳动就业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促进就业的概念及举措 第三节 劳动就业法律规定 第四节 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
第七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的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形式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第六节 特殊劳动关系 第七节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集体合同 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产生、作用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集体合同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实践 第四节 集体合同法律制度的内容
第九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一节 工作时间概述 第二节 工作时间的种类 第三节 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四节 休息休假制度 第十章 工资 第一节 工资概述 第二节 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制度 第三节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制度 第五节 工资支付制度 第六节 工资集体协商 第七节 工资的法律保障与监督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卫生规程 第四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一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概述
第十三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一节 职业教育和培训概述 第二节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分类 第三节 职业技能的标准和考核鉴定
第十四章 劳动纪律 第一节 劳动纪律概述 第二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第三节 奖励制度 第四节 惩罚制度
第十五章 劳动监察 第一节 劳动监察概述 第二节 劳动监督检查机构和职权 第三节 劳动监督检查的实施 第四节 其他组织的劳动监督检查
第十六章 劳动争议处理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对劳动争议的调解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 第五节 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的审理
第十七章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责任 第三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民事责任 第四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刑事责任
下篇 社会保障法 第十八章 社会保障法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历程
第十九章 社会保险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概述 第三节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第二十章 养老保险 第一节 养老保险概述 第二节 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节 补充养老保险 第四节 农村养老保险
第二十一章 医疗保险 第一节 医疗保险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十二章 工伤保险 第一节 工伤保险概述 第二节 工伤保险基金 第三节 工伤保险认定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五节 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节 工伤保险监督管理、争议处理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章 失业保险 第一节 失业保险概述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三节 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
第二十四章 生育保险 第一节 生育保险概述 第二节 生育保险基金 第三节 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 第一节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第二节 社会优抚法律制度
第二十六章 社会福利 第一节 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节 公共福利 第三节 集体福利 第四节 专门福利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