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首次对中国法律史学科自清末到当代一百多年间的大陆及港台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将中国法律史学科产生、演变、发展的历史画卷完全呈现,使一个世纪以来的有代表性的法律史学学术成果融于一炉。
·包括清末民国卷、当代大陆卷、当代台港卷、目录索引卷。
清末民国卷收录了近代法律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大量不常为大家关注但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从中节选了其中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研究水平与研究成果的精彩章节结集出版,可以说是对近代法律史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整理。 当代大陆卷面向2005年底我国大陆从事法律史学研究的具有正高职称的学者,由其本人选取最能代表他们本人的研究水准的一篇作品加以收录,对于1979年之前也有研究成果的学者,则可增选1949至1979年间的一篇成果,以代表两个不同时期的研究风貌。 当代台港卷首次综合了台港地区主要法律史学者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收录了21篇由学者自选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目录索引卷收入19世纪末至2006年6月一百余年来,在各种中文报刊、论文集发表的法史论文及公开出版的法史图书目录计12500余条,西方法律史学论文著作目录4424条,其中除少数为外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学者的作品外,均为中国大陆学者的成果。
· 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总结其中可供现代法治建设借鉴的本土资源,为我国当代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 向世界展示百年来学界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资料丰富、详实,有近两万条图书、论文目录索引,包括近百年间珍贵的法律史图书、史料、图片等,极具收藏价值。
·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吉林大学等多家单位几十位教授、研究员、法学博士通力合作的科研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者简介
曾宪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法律史博士学位点主持人、建立人,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所长。
章节目录
第一卷 清末民国卷
梁启超 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
孙荣 古今法制表
沈家本 历代刑法考
王道 编 吴贯因 校 中国地方制度之沿革
壮生 中国历代法制大要
甑山居士 浙江制宪史
张心澂 春秋国际公法
吴宗慈 中华民国宪法史
王振先 中国古代法理学
徐朝阳 中国刑法溯源
徐朝阳 中国古代诉讼法
谢无量 韩非
程树德 中国法制史
陈 烈 法家政治哲学
丁元普 中国法制史
张陈卿 韩非的法治思想
高一涵 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
徐朝阳 中国亲属法溯源
黄右昌 罗马法与现代
丘汉平 先秦法律思想
朱 方 中国法制史
陈 允 应 时 罗马法
郁 嶷 中国法制史
徐传保 先秦国际法之遗迹
潘大逵 欧美各国宪法史
丁元普 法律思想史
陈茹玄 中国宪法史
陈顾远 中国国际法溯源
萨孟武 西洋政治思想史
潘大逵 中国宪法史纲要
于恩德 中国禁烟法令变迁史
陈顾远 中国法制史
徐式圭 中国大赦考
徐朝阳 中国诉讼法溯源
徐式圭 中国田制史略
潘树藩 中华民国宪法史
陈启天 中国法家概论
吴经熊 黄公觉 中国制宪史
徐式圭 中国监察史略
洪钧培 春秋国际公法
黄秉心 中国刑法史
江士杰 里甲制度考略
曾资生 两汉文官制度
秦尚志 中国法制及法律思想史讲话
陈世材 两汉监察制度研究
李平心 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
陈茹玄 增订中国宪法史
周异斌 罗志渊 中国宪政发展史
徐定戡 两汉刑名考
徐道邻 唐律通论
曹 谦 韩非法治论
程幸超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曾资生 中国五权宪法制度之史的发展与批判
刘燕谷 欧洲法律思想史纲要
黎孤岛 中国法制史
后 记
第二卷 当代大陆卷(上卷)
曾炳钧 关于法的继承性问题
蒲 坚 试论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
韩延龙 略论卢梭的政治思想——为纪念卢梭诞生二百五十周年而作
叶孝信 唐《律疏》系据《永徽律》考
张晋藩 中国古代国家与法权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张希坡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
曾宪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国家与法权
刘海年 唐律的阶级实质
高 恒 秦律中“隶臣妾”问题的探讨
方克勤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
林榕年 略谈法律的继承性
游绍尹 论秦律的阶级本质和基本内容
杨景凡 关于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
高 潮 试论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散文
邱远猷 国家以法制为先——重读《资政新篇》和《立法制諠谕》
乔 伟 荀韩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兼论荀况所属学派的性质问题
刘海年 秦汉诉讼中的“爰书”
许显侯 三权分立原则的起源和运用
陈鹏生 略论诸葛亮的法治观韩延龙关于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
林 中 论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潘华仿 略论美国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权
饶鑫贤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对象商榷
肖永清 论两汉刑法的基本原则
杨 堪 评谭嗣同反封建的政治法律思想
蒲 坚 试论《唐律疏议》的制作年代问题
张梦梅 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在西欧封建统治中的作用
陈盛清 论孙中山的法律思想——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郭成伟 略论北宋惩治“贼盗”的《重法》
张大元 谈法学词语的训释问题
周 枏 罗马《十二表法》
俞荣根 孔子法律思想探微
徐静琳 美国违宪审查权的历史考察
徐轶民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
张 警 《七国考》《法经》引文真伪析疑
林榕年 西欧+封建法制史的几个问题——兼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
高 潮 略论李斯
孔庆明 “铸刑鼎”辨证
李 力 秦刑徒刑期辨正
从希斌 《周易》中记载的周代刑法
怀效锋 明代中叶的宦官与司法
张彩凤 试论英国衡平法的起源、发展演变
叶孝信 试论《唐律疏议》
赵晓耕 试论宋代的有关民事法律规范
林向荣 应当大力开展法学史研究
游绍尹 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兼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特点 乔 伟 论法制建设中借鉴历史经验的几个问题
马建石 对儒法两家犯罪学说的研讨
马小红 “格”的演变及其意义
方克勤 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罪的立法与实践
俞鹿年 中国职官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
饶鑫贤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大要
李启欣 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及其发展
郑 秦 清代的民事审判与调处息讼制度
曾尔恕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法律制度初探
刘广安 简论清代民族立法
钱大群 《唐六典》性质论
潘汉典 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吕世伦 菲希特的法律思想探讨
徐尚清 回顾与思考——剖析查士丁尼的立法、司法和法律教育活动
陆 昕 从沈家本的生平活动看其变法的核心
史彤彪 中西方法律思想家法律价值观的比较思考——兼议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段秋关 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演变与更新
郑 定 天理、国法与人情:中国传统刑法中的孝道
孙守煌 论康德的法哲学思想
高 恒 论中国古代法学与名学的关系
李贵连 《法国民法典》的三个中文译本
汪汉卿 许衡的法律思想
张建国 论文帝改革后两汉刑制并无斩趾刑
曲可伸 从中西传统法律文化比较看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前景
王立民 阴阳五行说与我国古代法律
米 健 从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看澳门法律制度的未来
由 嵘 关于法类型划分问题的思考
钱大群 律、令、格、式与唐律的性质
杨师群 商鞅变法的性质与作用问题驳论
皮继增 法学家的成长与法典编纂
朱 勇 论中国古代情与法的冲突
江兴国 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
梁凤荣 论北宋前期治吏惩贪的特点
何勤华 布莱克斯通与英美法律文化近代化
武树臣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冯卓慧 罗马法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王 哲 论西方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
范忠信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为隐”
高积顺 “狱”的法文化考察
袁兆春 析孔氏家族宗族法对当时国家政权的影响
郝铁川 法典的法家化
严存生 自然法、规则法、活的法——西方法观念变迁的三个里程碑
陶广峰 清末民初中国比较法学的产生
徐永康 中国百年宪政梦的追寻
杨永华 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与净化执法环境
沈厚铎 试析中国古代的赦
马志冰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点若干成因质疑
张国华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绪论
周训芳 20世纪上半叶大众思想启蒙与社会制度取向
胡旭晟 描述性的法史学与解释性的法史学——我国法史研究新格局评析
杨鹤皋 程颢、程颐法律思想研究
夏新华 非洲法律文化之变迁
于语和 王宠惠 法律思想与实践评述
陈汉生 法治、吏治:历史与现实
叶秋华 希伯来法论略——古代东方法律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第二卷 当代大陆卷(下卷)
肖周录 陕甘宁边区的破产立法
张大元 《明史·刑法志》勘误示例
冯潇 论晏子的法律思想
高浣月 清代刑名幕友的办案方法
阎晓君 两汉“故事”论考
王云霞 印度社会的法律改革
田涛 清末翻译外国法学书籍评述
程汉大 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张少瑜 先秦兵家法律思想概要
张铭新 论中国古代法的双轨式公法体系
曹旅宁 释秦律“拔其须眉”及“斩人发结”兼论秦汉的髡刑
陶毅 婚姻无效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借鉴
丁凌华 宗祧继承论
戴建国 唐 “天宝律令式”说献疑
夏锦文 2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洪永红 非洲习惯法初探
付子堂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法律探索
龙大轩 羌族习惯法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其儒家化倾向
张全民 髡、耐、完刑关系考辨
王 健 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
陈景良 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
高鸿钧 心寄治邦
苏亦工 大志与王法辨
徐祥民 中国古代法制研究中的几个思维定式及其消极影响——兼论战国前法制研究的方法
刘惠荣 洛克对英国近代宪政制度的贡献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消极影响的深层原因——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方立新 从权力制衡角度探索监督理性——质疑现行检察监督兼及权力监督系统的历史学、比较学的思考
柏桦明 清州县的监狱
李交发 论古代中国家族司法
张兆凯 朱元璋重典惩贪得失新论
杨一凡 科学地认识中国法制史
吴建璠 商鞅改法为律考
杨景凡 关于荀子的法律思想的几点看法
倪正茂 论隋律对北周律之因袭
孙光妍 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
徐静琳 演进中的香港法启示录——关于比较法的思考
曾代伟 《大元通制》渊源考辨
周少元 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
刘艺工 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简论
邱远猷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李玉生 魏晋律令分野的几个问题
汤唯 宗教文化的法律定位——兼论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法的变革趋向
曾宪义 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辨正——兼论古代礼与法的关系
胡留元 卜辞金文法制资料论考
刘斌 敦煌所出买卖、借贷契约考评
谷春德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兼论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
李昌道 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
林 明 多元思想背景下的伦理法制——兼议东晋南朝法律思想的时代特点
吴永明 民国前期新式法院建设述略
刘星 历史主义法律移植研究与接受法律移植的社会共识建立
宋四辈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制约因素的法律文化分析
张生 《大清民律草案》摭遗
侯欣一 民国晚期西安地区律师制度研究
郑祝君 美国公司制度理念变迁
张国华 法家的法律思想概述
王宏治 略述唐代的司法监督制度
赵昆坡 略论中国古代立法制度的发展
张希坡 长者风范学术知音——记同陈守一同志交谈有关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
吕丽 古代冠服礼仪的法律规制
徐忠明 权利与申冤:对传统中国诉讼意识的解释
杨育棠 《盟水斋存牍》点校札记
张伯元 古代判例考略
霍存福 古中国与古罗马契约制度与观念的比较
李秀清 《撒里克法典》若干问题之探析
林乾从 “法与天下共”论对君主擅法的限制
张仁善 论中国近代司法文化发展的多层面冲突
赵元信 《清秋审条例》及其董康
陈金全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法治论解读
崔永东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现代性诠释
王立 中国古代环境法律史论要
李力 清代民法语境中关于 “业” 的表达及其意义
马长山 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
张中秋 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
马作武 孔子杀少正卯考论
蒋传光 论中国古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
张晋藩 中华法系特点再议
汪世荣 判例在中国传统法中的功能
徐爱国 政体与法治:一个思想史的检讨
程春明 认真对待福柯——一个可能影响法律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评说
钱福臣 道德态势与社会控制模式需求定律——我国接受西方法治思想与模式原因的新解读
潘佳铭 从宗法社会到公民社会——法治建设的逻辑进程
方慧 论我国清末民初宪政中民族观的变化
张培田 先秦时期债流转的史实补析
徐世虹 汉律中有关行为能力及责任年龄用语考述
刘笃才 中日近代宪政道路不同选择的历史约束条件——兼论中国近代宪政与革命的关系
徐立志 《大清民律草案》现存文本考析
王圣诵 论中国户政制度
编后记
第三卷 当代台港卷
陈顾远 从中国法制史上看中国文化的四大精神
黄静嘉 清季法学大家长安薛云阶(允升)及其巨著《读例存疑》——并介绍美国亚洲学会1970年出版之薛著重刊本
林茂松 元代盗贼律之研究——与唐律有关部分之比较
那思陆 清代台湾案件的司法审判机关
赖惠敏 从命案看清前期的国家与社会(1644—1795)
巫仁恕 明代的司法与社会——从明人文集中的判牍谈起
陈登武 唐代地狱审判的法制意义——以《佛说十王经》为中心
黄静嘉 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法文化之影响:以殖民地法院有关身份法“旧惯”之判例为例,检视、解读及书后
刘馨珺 论宋代狱讼中“情理法”的运用
柳立言 一条律文各自解读:宋代“争鹑案”的争议
苏基朗 Sung Criminal Justice and the Modern Implication of ChineseLegal Tradition:The Case of A Yün(1068—69) Revisited
黄源盛 法理与文采之间——读《龙筋凤髓判》
林 端 固有法与继受法:“公同共有”的社会学考察
高明士 东亚古代的明法与律学教育
桂齐逊 唐律与现行法关于“紧急避难行为”规定之比较研究
林茂松 清代州县司法运用的实态
罗彤华 “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唐代户主之身份研究
邢义田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重论秦汉的刑期问题
陈弘毅 古今中外酷刑现象的反思
张伟仁 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
陈俊强 北朝流刑的研究
邱澎生 由公产到法人:清代苏州、上海商人团体的制度变迁
编后记
第四卷 目录索引卷
编例
上篇:百年中国法律史学论文著作索引
一、总论
(一)法律史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
(二)法律史学科及法史教材编写探讨
(三)法的起源
(四)中华法系研究
(五)法律文化研究
(六)法史比较研究
(七)法律史学与法制现代化
(八)中国法律史研究综述
(九)其他
二、中国古代法制史
(一)法制通史
(二)各代法制史
1.夏商西周
2.战国秦
3.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
7.西夏辽金元
8.明
9.清
三、中国近现代法制史
(一)法制通史
(二)近代法制史
1.晚清
2.太平天国
3.中华民国和北洋政府
4.革命根据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
四、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
(一)法律思想通史
(二)各代法律思想史
1.夏商西周
2.战国秦
3.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
7.西夏辽金元
8.明
9.清
五、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史
(一)近代法律思想史
1.通论
2.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3.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4.其他法律人物的法律思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思想史
1.通论
2.毛泽东的法律思想
3.董必武的法律思想
4.邓小平的法律思想
5.其他法律人物的法律思想
六、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
(一)通论
(二)分论
七、文献版本研究、著述评介和学术动态
(一)法律古籍版本研究及文献评介
(二)著述评介
(三)学术动态
八、博士和硕士论文
(一)博士论文
(二)硕士论文
九、法史图书
(一)通论
(二)中国法制史
1.法制通史
2.专题和断代法制史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及法律文化
1.中国法律思想史
2.法律文化
(四)法律文献及整理成果
(五)工具书
(六)案例及其他
下篇:百年西方法律史学论文著作索引
一、外国法制史论文
(一)总论
1.外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法系研究
3.比较法制研究
4.法学教育
5.外国法制通史
6.外国法与中国
7.其他
(二)古代法
1.古代东方法律制度
2.古代西方法
(三)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制
1.通论
2.日耳曼法
3.教会法
4.城市法与海商法
5.英国法
6.法国法与德国法
(四)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
1.通论
2.英美法系
3.大陆法系
4.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制度
(五)欧盟法
(六)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法制
1.苏俄
2.东欧国家
3.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史
(八)书评与杂记随想
1.书评
2.杂记随感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
(一)总论
1.外国法律思想通史
2.比较法律思想史
3.其他
(二)古代西方法律思想
1.概述
2.古希腊的法律思想
3.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三)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
1.概述
2.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四)近代西方法律思想
1.概述
2.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3.其他人物的法律思想
(五)现代西方法律思想
1.新康德主义法学派的思想
2.新自然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3.新分析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4.社会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5.新自由主义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6.马克思主义法学和批判法学的法律思想
7.综合法学及其他法学的法律思想
8.其他人物的法律思想
三、博士和硕士论文
(一)外国法制史
1.博士论文
2.硕士论文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
1.博士论文
2.硕士论文
四、外国法制史著作
(一)通论及教科书
(二)古代东方法
(三)古代西方法
(四)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律制度
(五)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
1.英美法系
2.大陆法系
(六)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制度
(七)欧洲法与欧盟法
五、西方法律思想史著作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