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国际刑事法院与中国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文奇

作者简介:
  朱文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曾在法国和美国留学;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博士学位(国际法);1988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开始在外交部工作;1994年应聘前往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工作,历任法官助理、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上诉检察官等职。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国际刑事法院成立的背景、管辖的国际罪行。法院各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法院的审理制度和程序,法院在惩治国际罪行方面的优势、弱势以及其他相关的重要法律问题等,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本书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研究,是在与我国司法制度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以及思考我国是否应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等问题。都是相当有益的。

目录
第一章 国际刑事法院入门
第一节 国际刑事法院隶属于国际刑法
一、国际刑法的定义
二、国际刑法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与国际法主体
一、国际法关于主体的基本概念
二、国际法上主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刑事法院适用的法律
一、国际法渊源的基本概念
二、国际条约
三、国际习惯
四、国际法一般性原则
五、国际法规则在法庭刑事案件中的适用
第四节 国际刑事法院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基本概念
二、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
三、国内法庭对国际刑法的适用
四、国际刑法是国内法的补充
第五节 国际刑法在我国的适用
一、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
二、中国对战争法的履行和遵守
三、国际公约和我国刑法的协调与完善

第二章 国际刑事司法审判机构
第一节 特设国际刑事法庭
一、纽伦堡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二、前南与卢旺达特设法庭
三、特设国际刑事法庭相互间的异同
四、特设国际刑事法庭的意义
第二节 国际与国内混合型的法庭
一、东帝汶特别法庭
二、塞拉利昂特别法庭
三、柬埔寨特别法庭
第三节 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与发展
一、法院建立的背景
二、国际刑事法院启动机制
三、对受害人的保护
第四节 中国对国际刑法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与东京审判
二、中国与联合国特设国际刑事法庭
三、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

第三章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罪行
第一节 惩治国际罪行之必要性
一、国际罪行的基本概念
二、惩治国际犯罪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与追究个人刑事责任
一、追究个人刑事责任制度之建立
二、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之必要性
第三节 国际刑事法院与国际罪行
一、国际法最严重罪行
二、国际法其他严重国际罪行
第四节 中国惩治战争罪行
一、日军的南京暴行
二、对谷寿夫的正义惩治
三、清算“百人斩”兽行

第四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国际人道法
第一节 国际人道法基本概念
一、国际人道法的适用范围
二、人道法关于战争目的的阐释
第二节 国际人道法的演变与发展
一、战争法的编纂
二、“海牙法系统”与“日内瓦法系统”的融合
第三节 国际人道法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一、保护战争受难者的《日内瓦公约》
二、1977年两个附加议定书
三、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
第四节 国际刑事法院与惩治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
一、国际刑法的发展与惩治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
二、前南与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
三、国际刑事法院
第五节 中国与国际人道法
一、中国古代有关人道的基本思想
二、中国军队与国际人道法
三、中国关于虐待俘虏罪的立法

第五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法庭合法性问题
第一节 “法无明文不为罪”与法庭合法性问题
一、“法无明文不为罪”的基本要求
二、国际军事法庭与“反和平罪”
三、日本战犯与“侵略罪”
第二节 联合国特设国际刑事法庭的合法性
一、合法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情况
二、国际刑事法庭对“合法性问题”的审议资格问题
三、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对《联合国宪章》的解释和运用
第三节 关于塞拉利昂特别法庭合法性问题
一、塞拉利昂特别法庭成立背景及管辖权
二、关于塞拉利昂特别法庭的合法性的决定
第四节 中国在国际犯罪方面的国内立法
一、我国关于惩治国际犯罪的立法活动
二、我国立法与国际犯罪接轨
三、我国刑法与国际法核心罪行
四、国际刑事法院与我国完善立法

第六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官方身份无关论”原则
第一节 传统国际法管辖豁免理论
一、管辖豁免的基本概念
二、外交代表的人身豁免权
第二节 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与管辖豁免原则
一、国际刑法发展对管辖豁免原则的影响
二、“不予豁免”国际实践的尝试
第三节 国际刑事司法审判与“官方身份无关论
一、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审判与“官方身份无关论”
二、联合国特设国际刑事法庭与“官方身份无关论”
三、联合国国际法院与“官方身份无关论”
四、国际刑事法院与管辖豁免原则
第四节 中国在管辖豁免问题上的立场
一、关于国家财产管辖豁免问题
二、刑法与管辖豁免原则

第七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执行命令不免责原则
第一节 执行命令不免责原则的历史演变
一、从“执行命令免责”到“执行命令不免责”
二、“执行上级命令不免责”原则的基本哲理
三、“执行上级命令不免责”的立法实践
四、关于服从上级命令不免责的“纽伦堡模式”
第二节 “执行上级命令不免责”在现代国际刑法中的发展
一、绝对责任原则的概念
二、国家有关绝对责任原则的立法
三、国际刑事法院关于“执行上级命令不免责”的规定
第三节 我国关于“执行命令”是否免责的立法原则
一、我国法律关于执行上级命令的法律规定
二、关于上级命令的违法性问题
三、我国区域法与“执行命令不免责”原则

第八章 国际刑事法院不予赦免原则
第一节 赦免与惩治国际犯罪
一、关于赦免的基本概念和规定
二、惩治国际犯罪的义务
第二节 赦免的法律拘束力
一、赦免与国家条约义务
二、赦免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三、对赦免的承认
第三节 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与赦免问题
一、《罗马规约》与赦免问题
二、特设及混合国际刑事法庭与赦免问题

第九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指挥官责任”的理论
第一节 “指挥官责任”的基本概念
一、指挥官“不行为”的犯罪性质
二、“指挥官责任”概念的演变
三、追究军事指挥官责任的国际刑事司法实践
第二节 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与追究指挥官责任
一、特设国际刑事法庭
二、军事指挥官与“上级”指挥官刑事责任
第三节 “指挥官责任”的成立要件
一、“具有上下级关系”要件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要件
三、“未能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来阻止或惩罚犯罪行为”要件

第十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普遍管辖原则
第一节 国际法管辖原则类别
一、属地管辖原则
二、属人管辖原则
三、普遍管辖原则的基本概念和规定
第二节 普遍管辖原则的演变
一、海盗罪
二、国际罪行与国家共同义务
三、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
第三节 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内立法
一、国内立法是适用普遍管辖原则的前提
二、国内立法与普遍管辖权
第四节 中国与普遍管辖原则
一、国内立法与普遍管辖原则
二、国际刑事法院对国内立法的要求
三、通过完善我国国内立法来加强司法管辖

第十一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司法公正原则
第一节 法官的司法公正性
一、司法公正理念
二、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资格
第二节 法官公正性的制度保障
一、当选法官的公平地域分配制度
二、对法官的监督制度
第三节 司法公正原则与质疑法官公正审理的案例
一、关于申请Mumba法官回避的案例
二、关于KaribiWhyte法官是否公正审理的案例
三、关于申请Benito法官回避的案例
第四节 中国与司法公正原则

第十二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司法独立原则
第一节 司法独立的基本理念和规定
一、司法独立原则的内涵
二、司法独立原则的规定及保障
第二节 控审分离的平衡机制
一、平衡机制的基本考虑
二、平衡机制的设立
第三节 中国关于司法独立原则的保障
一、中国法律体制中的平衡机制
二、我国保障司法独立机制
三、我国司法独立原则需完善之处

第十三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人权保障原则
第一节 程序正义基本理念
一、无罪推定原则
二、羁押期间保障措施
三、获得律师帮助权
四、被告辩护人申请条件
第二节 被告在受审期间的基本权利
一、开庭受审与出庭的权利
二、被告知被指控罪行及迅速受审的权利
三、被告方的平等诉讼权
四、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第三节 受害人参与诉讼的权利
一、国际刑事法院关于受害人参与诉讼的规定
二、“卢班加案”与受害人的参与权
三、检察官的意见与法院的裁决
第四节 上诉权
一、上诉权的内涵与规定
二、国际刑法在上诉权方面的新发展
第五节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规定
一、中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二、中国刑法与“无罪推定”原则
三、中国与司法程序公正原则
四、中国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第十四章 国际刑事法院与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
第一节 检控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举证责任及证明标准
二、检察方传询与“超越合理怀疑”标准
三、案卷移送制度
第二节 证据展示制度
一、证据展示制度的发展
二、有关证据展示制度的规定
三、国际刑事法庭相互披露原则
四、检方披露被告无罪证据的义务
第三节 辩诉交易
一、辩诉交易的基本概念
二、辩诉交易有关实践和案例
三、辩诉交易的利与弊
第四节 证据被接受或被拒绝
一、关于证据能否被接受的基本概念
二、证人证词
三、质询
四、实物证据
五、“法庭之友”
第五节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一、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辩护制度
二、中国的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
三、中国需要加强辩护职能
四、律师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一环

第十五章 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
第一节 一般国际法合作义务
一、合作的基本概念
二、联合国安理会与国际刑事法院
三、尊重并保证国际人道法被尊重的义务
第二节 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的前景
一、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的实践问题
二、国家通过国内立法实施合作问题
三、国家在调查取证方面的合作义务
四、国际法与国内法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第三节 国家与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不合作的法律后果

第十六章 国际刑事法院及我国的对策
第一节 中国对《罗马规约》投反对票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的保留与国际刑事法院机制
一、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第三国的权利、义务
二、中国立场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罪行范围
第三节 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机制
一、国际刑事法院的启动机制
二、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敌视和抵制
第四节 中国的对策
一、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性质
二、中国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需要考虑的情况
三、加入国际刑事法院对我国是个机会
参考文献

附:系列介绍
法律科学文库
开放性法学学术园地  中青年法学家的摇篮
“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19本专著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前沿性。严格遴选代表中国法学领域高品位和高水平的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的学术作品予以出版,目前已经出版了60部。
★理论性。从独特的视角、用全新的方法对学科的重大、基本或者热点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全新的观点或者得出新颖的结论,是该研究课题的填补空白之作或者代表作。
★实践性。不仅能够为立法、司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而且能够对国家的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提供法律理论和实务上的分析和指导,有直接的实践指导意义。


更新日期:2009/12/29
阅读次数:3229
上一条:葛洪义  法律方法讲义
下一条:萨维尼著,朱虎译  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第一卷)
    相关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