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任晓兰

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先进思想的导引,也需要有常态的文化制衡。但是,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并没有像西方的保守主义者那样赢得社会更多的理解与认同。作为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张之洞在提醒人们关注文化民族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文化时代性的追求,他在试图维系现有政治秩序、并立足国情对社会变革做出循序渐进地审慎安排的同时,却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能够适应社会近代转型的可靠思想资源。保守主义的关键不在于保守与否,而在于保守什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把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前途,看做是一种作为心理倾向的保守思路,以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到一种合理的张力。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张之洞政治思想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 概念界定
  1.3.1 保守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1.3.2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路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路径
第二章 晚清社会历史环境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晚清社会
  2.1.1 工业文明的进入与自然经济的惰性
  2.1.2 西方的入侵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秩序危机
  2.1.3 西学东渐的加深对传统儒学的冲击
 第二节 张之洞对“儒臣”形象的认同与追求
 第三节 张之洞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
  2.3.1 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萌生
  2.3.2 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特点
第三章 张之洞政治法律思想的学术来源
 第一节 张之洞的中学根基
  3.1.1 立足汉学,兼采宋学
  3.1.2 坚持古文经学,力辟今文公羊说
  3.1.3 权衡孔孟,读子通经
 第二节 张之洞思想的经世倾向
  3.2.1 经世致用的学术旨趣
  3.2.2 经世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东渐
  3.2.3 经世致用对道统的固守
 第三节 张之洞对传统义利之辨的继承与突破
  3.3.1 张之洞的义利之辨
  3.3.2 从“不与民争利”到“公利不可不讲”
  3.3.3 “私利不可讲”与张之洞义利之辨的理论局限
 第四节 张之洞对西学的体认
  3.4.1 对西方文化的基本立场
  3.4.2 对日本文化的态度转变
第四章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及其表现
 第一节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
  4.1.1 体用之辨的历史溯源
  4.1.2 张之洞对“西学中源”论的改良
  4.1.3 对中学与西学体用关系的论证
 第二节 张之洞的洋务思想
  4.2.1 超越传统产业结构的思想主张
  4.2.2 官督商办的经营思想
 第三节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4.3.1 对西方实业教育的倡导
  4.3.2 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思想
  4.3.3 废除科举之后的尊经主张
 第四节 张之洞的法制思想
  4.4.1 借鉴西方的立法举措
  4.4.2 以礼教为本的修律思想
  4.4.3 儒家道德法律化的传统与张之洞对礼治的固守
  4.4.4 对西方宪政制度的体认与误读
第五章 张之洞在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地位
第六章 张之洞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共248页


更新日期:2009/12/1
阅读次数:2003
上一条:马莉  法律语言翻译的文化制约
下一条:麦高伟 崔永康  法律研究的方法
    相关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