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总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274 000字,定价18元。 目录 [法学专论] 关于民法典制定的若干问题 王利明(1)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郑成思(37) 私权救济的一般理论 王涌(56) 罪责序说 陈兴良(82) 自首制度的类型重构及其内涵 于志刚(101) 论执行行为的性质与执行机构的设置 江伟 赵秀举(123) 民事诉讼公费考 方流芳(136) 欧盟法性质的法理学思考 ——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及对法律全球化的意义 朱景文(192) 论梁启超的人权法思想 杜钢建(212) [域外法学] Tort Law of Americ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Vincent R.Johnson(237) 美国统一商法运动评述 孙新强(265) [立法与判解研究] 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 ——兼评黄振煌诉厦门禾山镇县后村委会征地补偿费案 杨立新(283) 信息、信息流及其知识产权 ——兼评北京阳光数据公司诉上海霸才数据有限公司案 郭禾(306) [人大讲坛]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问题 史际春(322) [法苑视点] 行政法学的新视角 ——盐野宏著《行政法》评介 杨建顺(345)
编辑委员会: 执行编辑 吴兆祥 王新 程啸 田晓安 编辑 程啸 田晓安 吴兆祥 王新 魏强 陈三坤 张翔 杨明宇 黄海峰 杨翰辉
《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总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319 000字,定价21元。 目录 [主题研讨:中国民事证据法] 中国的民事证据立法及其模式选择(导言) 汤维建(1) 民事证据法:程序与实体的文汇 ——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 (13) 证据制度与现代民事诉讼机制 ——访中国政法大学白绿铰教授 (25) 证据立法再思考:社会结构、法律传统与制度设计 ——访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李盾教授 (44) 审判方式改革、司法公正与民事证据法 ——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 (54) 诉讼证明过程分析 ——从司法个案透视证据判断的主观性 肖建华(79) 德国民事审前证据调查程序 ——兼谈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启示 陈 刚(107) [论文] 法律家素质及法律教育当论 范 愉(123) 论宪法义务 林来梵(149) 论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杨建顺(170) 侵权法的危机: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 姚 辉(209) 英美陪审团制度的价值论争 ——兼议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造 汤维建(235) [判解研究] 北大博士学位案评析 胡锦光(281) 格雷丝诉伯格案 许旭译 傅郁林校(314) [评论] 法治的困顿 ——对我国百年法制发展的一个检讨 叶传星(357) 解析“契约自由” 彭亚构(376) [法学随笔] 契约与契约社会 杨支柱(393) 编者后记 (402)
编辑委员会: 执行编辑 程啸 杨明宇 编辑 赵秀举 程啸 杨明宇 时延安 魏强 杨翰辉 陈三坤 黄海峰 胡水君 张翔
《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卷第一辑(总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322 000字,定价20元。 目录 [主题研讨:现代、后现代与中国法制建设]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法哲学思考 陈弘毅(1) 法学中的现代与后现代 洪 川(15) 宪政与法治行政的课题 --宪法与行政法学领域的现代性问题研究 杨建顺(28) 关于后现代法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讨会论文与发言摘要 朱景文整理(96) [论 文]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 凌 云(155) 民事财产法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苏永钦(189) 当代财产权的公法与私法定位分析 梅夏英(215) 地权的困境:明代史个案研究 王 钧(246) 论环境物权 吕忠梅(264) 论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暨解决之道 郭懿美(297) 论国际刑事审判权 [日]西原春夫(冯军译)(351) [判解研究] 关于人格权的两个日本判例 姚 辉(367) 德国民法典之父亲最终决定权违宪案 胡锦光、林来梵译(382) IKEA域名侵权案中的法律推理 赵 玲(391) [评论] 非专业主义与刑法学的发展 卢建平(406) 编辑后记 (420)
编辑委员会: 执行编辑 赵秀举 时延安 编辑 王莉君 王爽 李颖 时延安 吴泽勇 杨煦 周静 赵秀举 康伟 蒋桂芝 程啸 熊谞龙
《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卷第二辑(总第四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328 000字,定价19元。 目录 [主题研讨:中国物权立法] 物权立法的宏观思考 谢怀栻(1) 物权法的价值 王利明(11) 物权、财产权与我国立法的选择 郑成思(30) 是制定“物权法”还是制定“财产法”? ——郑成思教授的建议引发的思考 梁慧星(45) [评论] 漫议物权法的用益物权体系 杨立新(89) 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 尹田(102) 论物权法的私法性 高富平(127) 特许物权的性质与立法模式的选择 梅夏英(150) 物权行为理论:事实、价值与体系建构 孙鹏(166) 大陆物权法制的立法建议 ——兼评王利明教授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谢哲胜(231) [论文] 西法东渐与中国司法的近代化 何勤华(250) 论宪法的救济 胡锦光 任端平(271) 个体在行政主体中的主体地位探讨 ——行政主体理论问题思考 殷志诚(297) 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之建立与 甄贞 于秋磊(319) 合同法与侵权法的关系 ——以日本消费者保护立法为中心 [日]筱昭次著 丁相顺译 周永胜校 (345) 编者后记 (359)
编辑委员会 执行编辑: 熊谞龙 李颖 编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尹飞 李颖 杨煦 易军 俞里江 郭泽强 贾敬华廖明 熊谞龙
《人大法律评论》2003年卷(总第五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399 000字,定价25元。 目录 [主题研讨:中国民法典体系研究] 我国民法典体系的再思考 王利明(1) 民法典的体系问题 [日]星野英一著 丁相顺译 王轶校(39) 中国民法典立法过程的比较法观察…[日]北川善太郎著丁相顺译 王晨校(43) 中国民法典的体系和债权 [日]北川善太郎著 丁相顺译 王晨校(47) 关于人格权的地位 [日]赖川信久著 丁相顺译(52) 物权法的各种问题 [日]星野英一著 丁相顺译 王轶校(6)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 [日]国谷知史著 丁相顺译(69) 不法行为法二题 [日]小口彦太著 丁相顺译(88) [论 文]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研究 范愉(92) 论行政程序的理念 ——程序正义的理论与课题辨析 张步峰(129) 论环境合同 吕忠梅 刘长兴(147) 侵权行为法中的过错与违法性 程啸(188) 禁止权利滥用的法理分析 钱玉林(246) 无权处分中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 于海涌(265) 再论商法 史际春 姚海放(282) 英国商法的定位之研究 李燕(296) 民事行政公诉制度研究 杨立新(327) 刑事再审程序启动权质 陈卫东 李奋飞(351) 论口头证据规则 陈界融(366) 西班牙刑法制度与刑罚改革 谢望原(403) [怀念谢怀栻先生] 怀念谢老 ——谢怀栻先生的法学思想及其对我国民法事业的贡献 王利明(419) 不落的旗帜 ——怀念民法泰斗谢怀栻教授 杨立新(428) 真正的大师 ——悼谢老 姚辉(433) 追忆与谢怀栻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程啸(435) 编辑后记 (439)
编辑委员会: 执行编委 尹飞 易军 荣誉编委 吴兆祥 程啸 时延安 编委 尹飞 易军 熊谞龙 任端平 郭泽强 张保华 廖明 张璐
《人大法律评论》2004年卷(总第六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344 000字,定价19元。 目录 [论文] 论行政复议 ——我国行政复议的现状与课题 杨建顺(1) 论排除非法口供的范围 雷建昌(36) 企业集团的控制机制与公司治理 ——以母子公司制为中心 李建伟(69) 保险合同成立后的诚信义务 邢海宝(91) 风险变动 [英]马尔科姆•克拉克著 李小娟译(155) [评论] 中国大陆民法典立法争议评析 谢哲胜(171) 人文主义与民法典中人格权法的立法体例 罗昆(226) 事实判断抑或价值判断 ——对法律行为成立事实说的质疑 易军(246) 再谈后现代法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吕世伦 高中(278) 社会正义的幻象? ——哈耶克平等观初探 殷志诚 侯晓光(301) 美国宪政的主要思想渊源 [美]塞缪尔•皮尔逊著 刘华 任东来译 (314) 刑事法律的欧洲化与刑事法律的欧洲一体化 [荷]约翰•A•E•维瓦勒著 廖明 季美君译(328) 民初监狱感化教育述论 吴永明(350) [判解研究] 评肖广生诉石广饭店及其休闲中心人身损害赔偿案 张谷(358) [随笔] 所谓法律 刘武俊(368)
编辑委员会 执行编辑:熊谞龙 廖明 编 委:许兵 郝刚 廖明 熊谞龙 燕林
《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卷(总第七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321 000字,定价36元。 目录 [如论讲堂] 隐私权的新发展 王利明(3) 刑法知识的转型与刑法理论的演进 陈兴良(28) [主题探讨:人格权法的新展望] 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 ——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 王泽鉴(51) 中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及其基本内容的立法建议 谢哲胜(104) [论文] 律师业的课税问题:法规与现实 杨小强 郭水苗(131) 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王竹(163) 论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权利中冲突及解决路径 孙超(173) 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在无处分领域之贯彻 钟维(183) [评论]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理学 马小红(195) “水中之石”:普通法传统中的美国法典化 李晓辉(207) 关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发展形态的再思考 张远煌(219) 婚姻契约之特性分析 刘引玲(230) 论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实践需求和具体构建 ——以追赃实践面临的困惑为视角 熊丙万 周院生(242) 论《反垄断法》的缺失与完善 高子程(262) [译丛] 德国刑事法律中的赔偿和犯罪人-被害人和解:发展历程与理论内涵 [德] Detlev Frehsee著 陈虎 译(273) [书评] 律师和法官的思想交流 ——读《法官决策论》 杨立新(295) 带上眼镜读书、摘下眼镜对话 ——师生共评汪劲教授的《环境法学》 吕忠梅 刘超(397) 编者手记 (310)
编辑委员会: 执行主编 吴春岐 副主编 张君周 王雷 编辑 王杨 王晓阳 王雷 刘宝坤 曲凌刚 吴春岐 何安然 张君周 秦强 谢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