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济法总论,或称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经济法的本体论、价值论、发生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等诸论。经过学界同仁的不懈努力,经济法总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随着经济法制度建设的迅猛发展,经济法学著述亦日益繁盛。本书从经济法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矛盾入手,提出了经济法的调整目标、调整范围、调整手段、体系构造、基本特征、外部关系等问题;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经济法的二元价值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中外经济法的理论沿革和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以及经济法的形式渊源与效力范围的内在关联,以回答经济法发生论的基本问题,并引出经济法规范论的重要问题,包括经济法的主体组合与主体能力、行为结构与调制行为、权义结构与调控权限、责任原理与责任类型等。此后,本书开始从静态理论转到动态的制度运行,引出经济法的运行论问题,介绍了经济法的运行环节与程序制度。最后,本书介绍了经济法的范畴理论与具体范畴,以从更为综合的角度,对经济法理论所涉及的重要范畴进行提炼,同时也对全书的线索和要点作进一步归结。 本书的上述内容安排与经济法理论的分析框架密切相关,因而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体现或贯穿着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二元结构”,这更有助于读者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经济法总论。对经济法理论的体系化和自足性的关注,使本书更适合于经济法的教学和科研。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法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学生的教材,而且也可供从事法律、经济管理等实务工作的人士参考。
目 录 导 论 总论概貌与基本前提 第一节 总论的基本概貌 第二节 总论的基本前提
第一章 基本问题与调整目标 第一节 经济法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目标 第二章 调整范围与体系构造 第一节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构造 第三章 主要特征与外部关系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经济法的外部关系 第四章 二元价值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二元价值 第二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理论沿革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经济法的理论沿革 第二节 经济法的制度变迁
第六章 形式渊源与效力范围 第一节 经济法的形式渊源 第二节 经济法的效力范围 第七章 主体组合与主体能力 第一节 经济法的主体组合 第二节 经济法的主体能力 第八章 行为结构与调制行为 第一节 经济法的行为结构 第二节 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
第九章 权义结构与调控权限 第一节 经济法的权义结构 第二节 经济法上的调控权限
第十章 责任原理与责任类型 第一节 经济法的责任原理 第二节 经济法的责任类型
第十一章 运行环节与程序问题 第一节 经济法的运行环节 第二节 经济法的程序问题
第十二章 范畴理论与具体范畴 第一节 经济法的范畴理论 第二节 经济法的具体范畴 参考书目 索 引 作者简介:张守文,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法、社会法、信息法等。专著、教材主要有《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1993)、《信息法学》(1995)、《税法原理》(1999)、《经济法理论的重构》(2004)、《财税法疏议》(2005)、《财税法学》(2007)等,并多次获得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