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代宪法学基本理论范畴为基础,力求将宪法文本、宪法原理与宪法判例结合起来,以期获得对宪法现象的完整认识,并在动态的过程中提炼宪法学的基本价值。在宪法学体系上,本书采用了宪法学原理、宪法权利与国家权力组织三段论,突出了宪法学作为法学的属性与专业化知识体系的特点。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宪法学基本原理部分系统地分析了宪法学的性质与功能,提出宪法存在的社会与道德基础、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冲突等基本理论;第二编基本人权部分从我国宪法现实的问题意识出发,结合宪法判例,系统地阐述了基本人权的价值与现实;第三编对各种国家权力的组织、体系与功能等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宪法学只关注政治宪法的学术局限性,其研究具有较强的前沿价值。 导论/1 第一编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宪法学导论/13 第一节 宪法学的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3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20 第三节 宪法学体系与宪法学的研究方法/36 第四节 宪法学的功能与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趋势/49 第二章 宪法概念/64 第一节 宪法语义与宪法概念的成立条件/64 第二节 宪法概念的历史变迁/70 第三节 宪法概念的比较/72 第四节 宪法分类/81 第五节 宪法理念的演变/88 第三章 宪法制定权/117 第一节 宪法制定权的概念与起源/117 第二节 宪法制定权的正当性与性质/121 第三节 宪法制定权的功能与价值/125 第四节 制宪机关与制宪程序/127 第四章 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133 第一节 宪法结构/ 133 第二节 宪法原则/138 第五章 宪法规范/147 第一节 宪法规范的概念与特点/147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156 第三节 宪法规范的效力与变动形式/160 第四节 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163 第六章 宪法解释/184 第一节 宪法解释的概念与意义/184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性质与宪法学体系/187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主体与条件/189 第四节 宪法解释的基本原则与类型/192 第五节 宪法解释中的合宪性推定原则/195 第六节 宪法解释的方法、功能与程序/206 第七章 宪法修改/211 第一节 宪法修改与宪法修改权的概念/211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形式与方法/213 第三节 宪法修改程序与宪法修改界限/217 第四节 新中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221 第八章 宪法与国际社会/226 第一节 宪法与国际社会概述/226 第二节 宪法与防务/232 第三节 宪法与外交/238 第九章 宪法保障/248 第一节 宪法保障的基本范畴/248 第二节 宪法保障主体与宪法保障方法/257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保障制度/277 第二编 基本人权 第十章 人权总论/285 第一节 宪法上的权利/285 第二节 基本人权的类型/300
第三节 基本人权均保障与界限/308 第四节 宪法权利规范的效力/3 77 第十一章 平等权/324 第一节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324 第二节 法律适用平等与法律内容平等/334 第三节 平等与“合理的差别”/339 第十二章 人身权/345 第一节 概说/345 第二节 人身自由/351 第三节 人格尊严/355 第四节 住宅不受侵犯的自由/367 第十三章 精神自由权/370 第一节 精神自由权的宪法意义/370 第二节 表达自由/374 第三节 宗教信仰自由/386 第四节 文化活动自由/388 第五节 通信自由和秘密/393 第十四章 社会经济权利/396 第一节 概说/396 第二节 财产权/ 400 第三节 社会权利/437 第十五章 参政权/449 第一节 宪法上的参政权/449 第二节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454 第三节 请愿权的观念发展形态:监督权/464 第三编 国家机关与政治组织 第十六章 立法机关及其权限/477 第一节 立法机关概述/477 第二节 立法机关的权能/491 第十七章 行政机关及其权限/572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512 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权能/522 第十八章 司法机关及其权限/549 第一节 司法机关概述/549 第二节 司法机关的权能/560 第十九章 政党法制/587 第一节 政党法制概述/587 第二节 政党法律制度/590 第三节 对政党活动的司法审查/594 第四节 政党法制的宪法意义/604 主要参考书目/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