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物权法原理(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申卫星

内容简介: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以物权法典为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物权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编排上作者考虑到《物权法》过渡性立法的性质,没有拘泥于对物权法典做机械解释,而是以物权法基础理论、物权内容、物权变动、占有、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顺序,充分运用图表、案例和史料作为辅助材料,对原理、概念作出更为明晰的阐释和厘清,其视角兼具解释论与立法论,甚至在史论方面也作了些尝试,在某些部分的阐述中,增加了该制度的立法史和学说史,更利于读者充分理解。


章节目录:
导论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及其时代意义
一、我国《物权法》的立法过程
二、《物权法》的社会意义
三、《物权法》的经济意义
第一章 物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含义、调整对象与性质
一、物权法的含义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三、物权法的性质
第二节 我国现行物权法的法律体系
一、与物权变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与物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与征收、征用及补偿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有关所有权及用益物权制度的法律法规
五、与担保物权有关的法律法规
小 结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与结构原则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二、物权法的结构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一、物权的社会化趋势
二、物权的价值化趋势
三、物权关系扩张化趋势
四、物权法的国际化趋势
第二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本质及特征
一、物权概念的起源
二、物权的含义
三、物权的本质及特性
第二节 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关系
一、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二、物权与知识产权的区别
第三节 一物一权主义与物权的客体
一、一物一权主义及其理由
二、物的概念和特征
三、物的主要分类
第四节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种类
一、物权法定主义解析
二、物权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修正
四、物权的分类
第五节 物权绝对主义与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效力的一般理论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上请求权
第六节 物权的行使和保护
一、物权的行使
二、物权的保护
三、物上请求权
第三章 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原因和意义
一、物权变动的含义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三、物权变动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一、物权公示原则
二、物权公信原则
三、物权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
第三节 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主义
一、债权意思主义
二、物权形式主义
三、折中主义
第四节 物权行为理论评述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
二、物权行为的含义与特性
第五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条件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变动
三、不动产登记制度
第六节 动产物权变动的条件
第七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一、混同
二、抛弃
三、其他原因
第四章 占有
第一节 法典与学说之间:占有的体系地位
第二节 占有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占有的含义
二、占有的本质
三、占有的功能
四、占有概念的扩张与限缩
第三节 占有的分类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三、无过失占有与有过失占有
四、有瑕疵占有与无瑕疵占有
五、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六、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七、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
八、单独占有和共同占有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一、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的权利义务
二、占有的物权法上的保护
第五节 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一、占有的取得
二、占有的消灭
第五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的含义
一、所有权的概念
二、所有权的特点
三、所有权的权能
第二节 所有权的种类
一、国家所有权
二、集体所有权
三、私人所有权
四、法人所有权
五、社会团体所有权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一、所有权的取得
二、所有权的消灭
第四节 善意取得制度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历史渊源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根据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性质界定
四、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五、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
六、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对其他权利的准用
第五节 共有
一、共有制度概述
二、按份共有
三、共同共有
四、共有物的分割
第六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专有部分所有权
三、共有部分所有权
四、成员权
第六节 相邻关系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三、相邻关系的种类
第六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说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功能
三、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与性质
二、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六、建设用地空间使用权
七、集体所有土地作为建设用地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点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五、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五节 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役权与相邻关系
三、地役权的取得
四、地役权的内容
五、地役权的消灭
第六节 典权
一、典权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二、典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出典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典权的消灭
第七节 居住权
一、居住权的发展历史与继受现状
二、居住权制度的功能
三、居住权制度的构建
第七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说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担保物权的性质
三、担保物权体系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概说
二、抵押权的取得
三、抵押权的效力
四、抵押权的消灭
五、特别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一、质权的含义、特性与作用
二、质权的分类
三、动产质权
四、权利质权
五、最高额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二、留置权的概念与特征
三、留置权与动产质权
四、留置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五、留置权的取得
六、留置权的效力
七、留置权的实行
八、留置权的消灭


作者简介:
申卫星,男,山东日照人,1970年4月生。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法学);200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2001年10月—2003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民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教育部公派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2年6月—9月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6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
代表性著作有:《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物权法》(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民法学》(1版、2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7年出版)、《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民法典的品性》、《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视角》等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十余篇,1篇德文论文,1篇论文被翻译为法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和医事法。


更新日期:2008/11/28
阅读次数:3556
上一条:王利明 祝幼一  《物权法》与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
下一条:曹新明  《知识产权法学》
    相关著作
申卫星  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
李建华 申卫星  知识产权法
申卫星  物权法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