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志,男,1956年生,河南南阳人。新中国首届刑法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等多种全国性学术职务。1991年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法学会评定为首届“全国十名杰出青年法学家”;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而纳入“百千万人才工程”;1999年被教育部评选纳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个人专著和论文集《犯罪主体论》、《犯罪未遂形态研究》、《刑法研究系列》(5卷本)、《赵秉志刑法学文集》(4卷本)等18部;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等专业著作近百部,主编刑法教材十余部。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境)内外科研项目30余项。论著和个人曾30余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或院校级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中国区际刑法、国际刑法。
内容摘要 本书综合采用实证研究、法理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现状、原因、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侵犯著作权的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司法认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对各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和有关国际公约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规定进行详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进行了全面检讨,并提出应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增加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方式、扩大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对象范围、完善构成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情节标准等多项颇具合理性的完善建议。
目录 上 编 专题研究 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袁 彬 一、侵犯著作权犯罪现状 二、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原因 三、侵犯著作权犯罪的防治对策
侵犯著作权犯罪比较研究 刘 科 一、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著作权刑事立法之规定及其特点 二、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刑法保护的主要规定 三、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之比较
侵犯著作权罪研究 黄晓亮 一、侵犯著作权罪的立法意旨 二、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特征 三、侵犯著作权罪的司法认定 四、完善侵犯著作权罪的指导思想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研究 刘 科 一、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立法沿革 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三、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司法认定 四、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刑罚适用
中 编 研究报告 中国侵犯著作权犯罪调研报告 赵秉志 刘志伟 袁 彬 前 言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三、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原因 四、侵犯著作权犯罪的防控措施 五、问卷统计的基本结论
中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完善研究 赵秉志 刘志伟 刘 科 黄晓亮 一、前 言 二、取消侵犯著作权犯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 三、增设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方式 四、扩大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对象范围 五、完善刑法中构成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情节标准 六、完善司法中认定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情节标准 七、改抽象罚金制为倍比和限额罚金制 八、重视对被侵权人的经济补偿 九、结论
下 编 学术会议综述 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黄晓亮 刘 科 一、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二、合法软件的刑法保护问题 三、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
内地与香港侵犯版权刑法论坛综述 刘志伟 袁 彬 一、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主观目的问题 二、关于著作权刑事保护的门槛问题 三、关于侵犯版权行为的司法与行政执法问题 四、关于侵犯版权的刑法保护与行政、民事保护的协调问题 五、关于最终用户持有、使用侵权复制品的问题 六、关于网上盗版问题
治理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对策研讨会综述 刘志伟 张 慧 张 娜 一、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现状、原因与防范对策 二、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完善
附录 侵犯著作权犯罪研究论著索引 一、著作 二、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