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侵权损害赔偿(第四版)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杨立新

目  录

第四版修订说明………………………………………………………杨立新

第二版序言……………………………………………………………唐德华

第一章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类型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特征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类型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与民事责任
一、一般的民事责任
二、侵权民事责任
三、侵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与其他债的关系
一、侵权损害赔偿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二、侵权损害赔偿与其他几种债的区别
第四节 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
二、我国侵权损害赔偿的特征
三、正确处理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侵权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国外的侵权损害赔偿的历史
一、习惯法时期
二、古代成文法时期
三、现代法时期
第二节 我国古代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一、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概况
二、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的发展轨迹
三、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的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我国近代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第三章 侵权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第一节 归责原则及其体系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归责原则体系
三、研究侵权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发展
二、侵权行为法确定过错责任原则的意义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四、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规则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和发展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
三、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规则
第四节 无过失责任原则
一、无过失责任原则的概念和发展
二、无过失责任原则的意义
三、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的规则

第四章 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 作为和不作为的违法性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作为与不作为
三、对违法行为的鉴别
第二节 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一、损害事实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损害事实的种类
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四、对损害事实的鉴别
第三节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三、确定我国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
四、原因力及其作用
第四节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一、过错概念的性质
二、过错的两种形态
三、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第五章 侵权损害赔偿抗辩事由和诉讼时效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侵权损害赔偿抗辩事由
一、侵权损害赔偿抗辩事由概述
二、侵权抗辩事由的分类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抗辩事由
四、侵权损害赔偿的特别抗辩事由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诉讼时效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特殊诉讼时效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最长诉讼时效
四、诉讼时效适用的范围

第六章 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节 普通过错责任
一、普通过错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二、普通过错责任的构成和责任形态
第二节 共同过错责任
一、共同过错责任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二、共同加害人及其分类
三、共同加害人的连带责任
四、共同危险行为及其责任
第三节 受害人过错责任
一、受害人过错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二、受害人过错的责任承担
第四节 与有过失责任
一、与有过失责任的概念和调整
二、与有过失的法律后果是过失相抵
三、过失相抵的责任分担和实行

第七章 特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节 特殊侵权损害赔偿与替代责任
一、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特殊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形态是替代责任
三、替代责任的赔偿法律关系
第二节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责任
一、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责任概述
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与特征
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第三节 产品侵权责任
一、产品侵权责任概述
二、产品及其缺陷
三、产品侵权责任的责任承担
第四节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责任
一、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概述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第五节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赔偿责任
一、污染环境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重要意义
二、污染环境致人损害责任的构成及承担
第六节 动物致人损害赔偿责任
一、动物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概述
二、动物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与承担
第七节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责任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责任概述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承担
第八节 物件致害侵权损害赔偿
一、物件致害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规则
二、物件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九节 用人者的侵权损害赔偿
一、用人者的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规则
二、用人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十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八章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概述
一、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在侵权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
一、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概说
二、自己责任
三、替代责任
第三节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一、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概说
二、单方责任
三、双方责任
第四节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一、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概述
二、单独责任
三、共同责任

第九章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及请求权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
一、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主体
三、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及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概述
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
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变更
四、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
一、侵权请求权竞合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请求权竞合的形态
三、请求权竞合的法律后果
四、请求权聚合及其后果

第十章 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原则
第一节 全部赔偿原则
一、全部赔偿原则概述
二、全部赔偿原则的内容
第二节 财产赔偿原则
一、财产赔偿原则概述
二、财产赔偿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损益相抵原则
一、损益相抵原则的概念及特征
二、确认损益相抵的理论依据
三、损益相抵的构成要件
四、损益相抵的计算
第四节 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
一、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概述
二、适用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的前提
三、适用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方法
第一节 人身损害赔偿
一、人身损害赔偿的类型和赔偿范围
二、人身损害常规赔偿
三、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四、造成死亡的赔偿
五、间接受害人的扶养损害赔偿
六、人身损害的抚慰金赔偿
第二节 财产损害赔偿
一、财产损害的概念和种类
二、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
三、财产损害赔偿的具体方法
四、财产损害数额的具体计算
五、对财产损失的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结构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三、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基本方法
四、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
第四节 其他民事责任方式
一、返还财产
二、恢复原状
三、停止侵害
四、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五、赔礼道歉
六、排除妨碍
七、消除危险

第十二章 对侵权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帮工换工致人损害的补偿责任
一、帮工换工致人损害补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帮工换工致人损害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处理帮工换工致人损害补偿责任的规则
第二节 妨害婚姻关系的名誉损害赔偿责任
一、研究妨害婚姻关系的名誉损害赔偿责任的必要性
二、确立妨害婚姻关系名誉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可行性
三、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与刑事案件中几种类似情况的区别
一、侵权损害赔偿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区别
二、侵权损害赔偿与伤害罪的区别
三、侵权损害赔偿与过失杀人罪的区别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问题
一、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
二、侵权损害赔偿与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
三、具体处理办法
第五节 对侮辱、诽谤罪附带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
一、侮辱、诽谤罪附带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二、精神损害赔偿与侮辱诽谤罪的联系与区别
三、确立侮辱诽谤罪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必要性的具体表现
四、确立侮辱诽谤罪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办法
第六节 关于霍夫曼计算法与莱布尼茨计算法及其应用
一、应用霍夫曼计算法和莱布尼茨计算法的场合
二、霍夫曼计算法
三、莱布尼茨计算法
四、莱布尼茨计算法与霍夫曼计算法的比较
五、霍夫曼计算法与莱布尼茨计算法的应用

附:制定我国侵权责任法应当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一次侵权责任法专家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评释


更新日期:2008/8/1
阅读次数:3141
上一条:卞建林  中国诉讼法判解.第6卷
下一条:刘俊海  现代公司法(法学原论系列)
    相关著作
杨立新 编著  民法总则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杨立新 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
杨立新 主编  中国百年民法典汇编
杨立新 著  侵权责任法
杨立新/著  侵权责任法: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
杨立新著  侵权责任法/法学原论系列
杨立新  侵权责任法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