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简介
刘保玉,男,1963年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获得山东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88年以来在山东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任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民商法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会长。2007年10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独著或主编有《中国民法原理与实务》(主编)、《债权担保制度研究》(主编)、《物权法》、《物权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担保法疑难问题研究与立法完善》(主编)、《债法总论》(合著)、《物权法学》等著作,另有副主编及参编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法学》、《法商研究》、《法学论坛》、《民商法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中国法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佟柔民商法基金会青年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获山东省教育厅、司法厅、山东大学、山东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等奖励。
目录
第一章 物权的性质与效力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性质 一、物权的词源 二、物权的意义 二、物权的特性 第二节 物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的关系 一、物权与债权 二、物权与知识产权 三、物权与继承权 四、物权与对物权 五、物权与财产权 六、物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区分的模糊区域问题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一、物权的客体概说 二、物的概念与特征 三、物的分类 四、特种物 五、物的观念之扩张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的效力问题概说 二、物权的支配效力 三、物权的排他效力 四、物权的优先效力 五、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 第五节 物权绝对原则 一、物权绝对原则的意义 二、物权绝对原则的内容 三、物权绝对原则的限制 四、关于一物一权原则的取舍
第二章 物权的种类与体系
第一节 物权的种类和分类 一、物权的法定种类 二、物权的学理分类 三、我国物权法中的物权种类 第二节 物权类型体系的宏观梳理 一、范物权 二、准物权 三、类物权 四、范物权、准物权、类物权之三元物权体系划分的意义 第三节 物权法定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意义 二、物权法定的内容 三、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 四、“法”的范围界定与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
第三章 物权的变动与公示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意义与形态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 二、物权变动的形态 三、物权变动的原因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 一、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之规范模式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之规范模式 三、物权行为理论及其争议问题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与动产交付 一、不动产的登记 二、动产的交付 三、物权变动的其他公示方式 第四节 物权公示原则 一、物权公示原则的意义 二、物权公示的效力 三、物权法上的公信原则及其与公示原则的关系 四、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效力的区分 五、物权公示原则与物权绝对、物权法定原则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四章 物权法及其制度体系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物权法定概念与调整对象 二、物权法的性质 三、物权法的特征 第二节 物权法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 一、古代物权法 二、近现代物权法 三、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一、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二、制定物权法的指导思想与立法原则 三、物权法制定的过程及立法中的争议问题 第四节 物权法的体系与其在民法上的地位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二、物权法的结构与制度体系 三、物权法在民法上的地位
第五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一、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所有权的本质 三、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三、所有权的限制 第三节 所有权的类型 一、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 二、不动产所有权与动产所有权 三、单独所有权与共同所有权 四、完全所有权与限制所有权 第四节 土地所有权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点 二、土地所有权的范围及其限制 三、空间权的产生和发展 四、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第五节 房地关系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房屋所有权及其与土地权属的关系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点 三、业主专有部分之所有权 四、业主共有部分之共有权 五﹑共同事务管理之成员权 第六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二、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三、相邻关系的种类 第七节 共有 一、共有概述 二、按份共有的特征与性质 三、共同共有的特征与性质 四、共有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五、共有关系的终止与共有物的分割方法 六、准共有 第八节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一、所有权的取得问题概说 二、先占 三、添附 四、拾得遗失物 五、发现埋藏物 六、善意取得 七、国家征收 八、取得时效 九、货币的占有
第六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社会作用 三、国外法律上的用益物权种类 四、我国法律上的用益物权种类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五节 地役权 一、地役权概述 二、地役权的种类 三、地役权的取得 四、地役权的效力 五、地役权的消灭 第六节 其他用益物权 一、典权 二、居住权 三、空间利用权 四、海域使用权 五、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与捕捞权
第七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担保物权的种类与分类 三、担保物权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二、抵押权的取得 三、抵押权的效力范围 四、抵押权的顺位确定 五、抵押权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 六、抵押权的实行与实现 七、抵押权的消灭 八、特殊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一、质权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二、质权的分类 三、动产质权 四、权利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与性质 二、留置权的特征及其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三、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四、留置权的效力 五、留置权的消灭 第五节 关于优先权与非典型物的担保 一、优先权 二、让与担保 三、所有权保留
第八章 物的占有
第一节 占有概述 一、占有的概念与特征 二、占有制度的意义 三、占有的分类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一、占有的取得 二、占有的消灭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一、占有的状态推定效力 二、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三、占有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 一、物权法上的保护 二、债权法上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