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学研究生用书”的一本。 上编:“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概览”系统简要地介绍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的基本知识,阐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和主要特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史料。 下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专题研究”则按现代法学体系分专题进行撰写,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进行系统论述,分为八章:“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宪政思想的研究”、“人权思想的研究”、“吏治思想的研究”、“民法思想的研究”、“刑法思想的研究”、“环境保护法思想的研究”、“司法诉讼思想的研究”。试图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起一个“引路”的作用,即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对专业知识、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有一个了解,并可以独立地寻找、选择研究论题。 作者和出版社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了一些彩色插图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并希望通过这种目前教材尚不多见的形式改变以往人们对传统法律的晦暗印象,表明中国传统法的主流实际上有许多值得弘扬的精神和内容。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序 曾宪义 法律史研究与教学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所谓“继往”,是说任何一个国 家和民族的法律现代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法律的继承、改造和更新;所谓“开来”,是指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所应有的能融不同法律文化模式之优秀成分为一体,而面向未来的胸襟。 唐人李贤有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从这本教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近代以来人们对传统法律文化持续的再三再四的批判而感到担忧和唯恐传统法律被“摘绝”的心境。为此,作者和出版社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了一些彩色插图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并希望通过这种目前教材尚不多见的形式改变以往人们对传统法律的晦暗印象。作者这种担忧和苦心是学者责任感和使命的责现,是应该肯定的。我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来研究中国传 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问题,在学术的研究和探讨中见仁见智。 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使用这本教材的读者、学生,能够充分注意到这本教材所力求达到的“学”、“思”结合的境界。这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法律理念的探究和思考。作为研究生的教材而言,它在陈述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探求传统法律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启发学生立足现实对传统法律进行多角度的考察。教材的下编,从传统礼治、宪政、人权、吏治、民法、刑法、环境保护、司法理念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法律文化的资源,分析了传统法律思想或观念对法律现代化所形成的推动力和阴碍力。这种系统的阐述,实为以往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所鲜见。 其实,制度的解体,并不意味着传统思想和观念的终结,现实中的法律发展处处可以感受到“传统”自觉或不自觉的存在。而处在转型过程中的法学学者,其责任就是将现实中传统不自觉的阻力转换为自觉的动力。 谨以清人郑板桥的诗与这本教材的各位撰写者共勉,希望他们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思考日臻完善,使中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也希望现实中的法律发展能在传统的继承方面更上一层楼: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007年1月
目录
导言:珍惜中国传统法
上编 中国法律思想史基础知识概览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古代法律思想 第二节 近代法律思想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神权法与礼治思想 第二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 秦汉至秦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正统法律思想 第二节 非正统法律思想 第三节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近代法律思想 第一节 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清末礼法之争折射出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下编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专题研究
第一章 传统礼治的研究 第一节 传统法的体系 第二节 论礼治的改造 第二章 宪政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状况与参考资料 第二节 近代中国宪政的舆论准备 第三节 近代中国宪政的短暂实践 第三章、人权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中国近代人权思想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节 从民权到人权:概念引入与价值认同 第三节 人权运动与人权派的基本思想 第四章 吏治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吏治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吏治思想的嬗变 第三节 以强政行吏治 第四节 以监察督吏治 第五章 民法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参考资料 第二节 中国传统民法思想及其借鉴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民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章 刑法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第二节 中国传统刑法思想 第三节 近现代刑法思想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传统刑法思想的借鉴 第七章 环境保护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参考资料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环境保护法思想 第八章 传统司法思想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现状概述及相关文献 第二节 传统中国的诉讼理念及其现代诠释 第三节 传统司法中的证据理念及其现代诠释 第四节 古代法官的法典理念及其变通的现代诠释 第五节 传统司法中的合理化理念及其现代诠释
关键词索引 插图 后记
作者简介: 马小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特聘研究员(教授)。兼任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儒家与法文化研究会理事、《法律史论丛》副主编。1978年至1982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工作;1984年至1987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90年被聘为讲师,1993年被聘为副教授;1995年至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1998年被聘为研究员,2001年至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柴荣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专业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史、台湾法等。出版独著、合著著作4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1篇。代表性论著:《中国监察机构小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透视宋代土地租佃制度”(《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法律职能的变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