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中美刑事辩护律师技能培训》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法制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3月
    作者:主编:林维 关美仪 方鹏 于秀艳
    价格:90

内容介绍:

  《中美刑事辩护律师技能培训》是刑事辩护律师技能同行培训(peer training)的DVD教学光盘及配套教材。光盘全长7小时,英文原声配有中文字幕。与DVD配套的培训用书讲解了培训过程中涉及问题的背景知识。并包括十几篇与培训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来源于美国政府官员、法律教授、执业律师和本领域专家撰写的培训手册、教科书和专业期刊。
  《中美刑事辩护律师技能培训》既可以用作刑事辩护律师技能技巧培训教材,又可以作为了解中美刑事诉讼程序、制度和实践的途径。本书是国内较早介绍同行培训的专业书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务价值。同时本书英文纯正,也可用作英语训练的教材。

背景介绍:

  该光盘根据2003年12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中国法律与发展咨询公司(香港)及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School)共同举办的“中美刑事辩护律师技能培训班”的全程录像编辑而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简尼弗?莱曼(Professor Jennifer P. Lyman)教授和美国丹佛大学法学院玛夏?丽维(Professor Marcia Levy)教授担任了本次培训的培训者。田文昌、顾永忠、李贵方等三十多位国内资深的刑事辩护律师作为受训者参与了培训。培训者使用一个假设案件给予指示,讲解培训目标,示范辩护技能,监督练习活动,给受训者的演示提供反馈意见和进行评论,推动交流、激发讨论。培训者介绍美国对抗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解释并演示美国庭审辩护中的交叉询问和直接询问所涉及的开放性提问、诱导性提问、顶针追问和过渡性陈述。受训者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并向大组汇报,对同行的演示进行评论,练习了说服技能,与当事人、证人建立联系,调查,面谈,取证,分析案件材料中有利和不利的事实,构造用于辩护的案情,庭审提问方法等辩护技能。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材料
一、 刑事辩护律师同行培训方法
(一) 策划及进行培训班时的注意事项
(二) 美国全国庭审辩护协会的同行培训方法简介
(三) 设计培训使用的假设案例时的注意事项
(四) 用于本培训班的假设案例
二、 美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介绍
(一) 美国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概述
(二) 美国与中国刑事诉讼的异同

第二部分 基本技能说明
三、 美国刑事辩护律师的基本技能技巧要求
(一) 庭审辩护准备工作的技能技巧要求
(二) 面谈和说服的技能技巧要求
1、 面谈目的与技巧
2、 说服技能练习 

第三部分 培训过程
四、 刑事辩护律师为当事人向法官申请保释
(一) 为保释而会见当事人
1、 为保释而会见当事人的意义及背景介绍
2、 为保释初次会见当事人的练习方法(编者建议)
(二) 向法官申请保释
1、 向法官申请保释练习
2、 专题讨论:美国刑事诉讼中保释制度与中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制度的异同(编者建议)
五、 刑事辩护律师收集证据的技能
(一) 收集证据时要注意的事项
(二) 律师为收集证据与私人调查员面谈
(三) 与当事人或其他证人取证的面谈方法
六、 刑事辩护律师分析证据并构造案情
(一) 案件材料的分析
1、 如何分析案件材料
2、 归纳最有利和最不利事实练习方法
(二) 构造案情
1、 构造案情的意义及应包括的元素
2、 初步构造案情练习方法
(三) 围绕案情构造为获取信息再次会见当事人
1、 再次会见当事人练习方法
2、 专题讨论建议
七、 庭审中询问证人时提问的类型和技能
(一) 询问证人时提问的类型
(二) 利用向三个不同的当事人
“套取”三个不同的案件事实来进行提问练习
(三) 开放性提问练习
(四) 过渡性陈述练习
(五) 顶针追问练习
(六) 诱导性提问练习
(七) 交叉提问练习
(八) 模拟庭审练习
八、 在庭审中运用物证
(一) 庭审证据运用规则介绍
(二) 运用新证据包括物证再次构造案情
九、 结辩陈词
附录一: 中美辩护律师技能培训班的综合报告
附录二: 重庆培训班培训记录
附录三: DVD光盘内容索引
附录四: DVD中“说明”内容
附录五: DVD中“板书”内容


更新日期:2006/6/10
阅读次数:4324
上一条:卓泽渊主编  法学导论(第四版)
下一条:袁曙宏 宋功德  统一公法学原论——公法学总论的一种模式(上、下卷)
    相关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