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1月出生,四川青神人。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85—1988年担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1988年晋升研究员,担任民法室主任;198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著作:独著:《民法》《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民商法论从》(主编)、《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主编)。 陈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11月出生,四川眉州地区人。199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法博士学位。主要著作:独著:《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物权法原理》、《物权法研究》;合著:《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中国财产法》、《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梁慧星、陈华彬合作撰写的重要作品。全书通过二十三章的编排,详细讲解了物权的一般理论以及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基本制度。本书是《物权法》教科书的第三版,全面反映了近几年物权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以及法院对物权案件特别是房地产案件审判的实践经验,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因此,本书代表了目前国内物权法研究的最高水平,适合法律院校师生、法学研究机构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读者阅读。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第二章 物权的意义 第一节 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的特性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
第三章 物权的客体 第一节 物的意义 第二节 动产与不动产 第三节 主物与从物 第四节 原物和孳息 第五节 特种物
第四章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类型体系 第一节 物权法定主义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体系
第五章 物权的效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物权的排他效力 第三节 物权的优先效力 第四节 物权的追及效力 第五节 物权请求权
第六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物权行为 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四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五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第六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第七章 所有权通说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所有权的变迁与演进史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第四节 所有权的限制 第五节 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 第六节 取得时效
第八章 土地所有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土地的单独所有与共同所有 第四节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第五节 从土地法到空间法 ——空间权法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九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专有所有权与共有所有权 第三节 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 第四节 建立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第十章 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地相邻关系 第三节 建筑物相邻关系
第十一章 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善意取得 第二节 遗失物的拾得 第三节 埋藏物的发现 第四节 先占 第五节 添附 第六节 货币所有权
第十二章 共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共同共有 第三节 按份共有 第四节 准共有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通说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特质与社会作用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十四章 基地使用权 第一节 基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存续期间 第三节 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第四节 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五节 空间基地使用权(区分地上权)
第十五章 农地使用权 第一节 农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农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三节 农地使用权的效力 第四节 农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十六章 地役权 第一节 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与消灭 第四节 空间役权(空间地役权)
第十七章 典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典权的取得 第三节 典权的期限 第四节 典权的效力 第五节 典权的消灭
第十八章 担保物权概述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意义与社会作用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本质与特性
第十九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四节 抵押权的消灭 第五节 特殊抵押权
第二十章 质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产质权 第三节 权利质权
第二十一章 留置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留置权的沿革、立法例与作用 第三节 留置权的取得 第四节 留置权的效力 第五节 留置权的消灭 第五节 特殊留置权
第二十二章 非典型担保 第一节 非典型担保的意义 第二节 让与担保 第三节 假登记担保 第四节 所有权保留
第二十三章 占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 第五节 占有的消灭与准占有
主要参考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