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电子商务侵权法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6月
    作者:杨立新主编
    价格:48

前  言

在当代,互联网已经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一方面,互联网世界作为虚拟社会,有它自己的秩序和规则,人们在互联网结构而成的虚拟社会中,尽情享受新型的生活,获得人生的快乐;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极大地缩小了现实社会的空间和距离,方便了工作、学习和其他任何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这种既神通广大、又虚虚实实的特点,使它极为普遍地、极为普及地融入了当代社会生活,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子商务,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商务交易活动,就是互联网在商务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一个典型例证,它把世界范围内的商务交易活动集中在互联网上,不仅使相距数万公里的商人不必见面就可以洽谈商务活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进行交易,而且能够大大减少交易成本,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这就是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之一。
任何事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效果,互联网也同样如此。互联网在为当代社会提供极为便捷的服务的同时,也正是由于它的便捷,因而也为在互联网上实施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使当代社会人的民事权利更容易受到通过互联网而实施的侵权行为的侵害。例如,在互联网上贴上一篇文章,不到几分钟,就会被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几千家网站转贴,没有人或者极少有人与文章的作者商量报酬问题。又如,在互联网上张贴一份诽谤他人的帖子,瞬间就会传送到世界各地,造成的侵权后果可以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样,在电子商务领域,通过电子商务活动,进行恶意欺诈、进行商业诽谤、进行商业侵权,以及实施其他侵权行为,也都变得极为便捷和迅速,并且造成范围更大的侵权后果。因此,无论是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还是在电子商务法方面,深入研究电子商务侵权,研究电子商务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责任形式、电子商务侵权行为的类型,对于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保护商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促进电子商务活动健康发展、促进交易繁荣和市场经济繁荣,都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侵权法》科研课题,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招标重点研究课题即《电子商务立法研究》的子课题之一。《电子商务立法研究》由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百家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承接,由我负总责,分为若干分课题,分别由王利明教授等专家学者承担。《电子商务侵权法》分课题由我具体负担,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目前的成果。
《电子商务侵权法》科研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以现行的侵权行为法为基础,研究在电子商务领域发生的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基本类型以及进行民事法律制裁的基本规则,充分发挥侵权行为法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损害赔偿等民事法律手段,惩治电子商务侵权行为,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保护商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促进电子商务活动健康发展,繁荣交易和市场经济;同时,也适当扩展到网络侵权的基本内容,全面研究电子商务侵权以及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责任形式及其承担,以及电子商务侵权行为的具体类型和确认其侵权责任的法律根据。我们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对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事业提供权利保护的法律依据,提供救济受到电子商务侵权行为受到损害的权利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广大读者和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人能够运用这些法律依据、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保护自己,更好地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而不使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即使是受到侵害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济。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事业发展方兴未艾,电子商务立法和互联网立法正在深入进行。因此,本课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为正在进行的民法侵权行为法的立法和电子商务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推动民法侵权行为法和电子商务法立法早日取得成果。我们希望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对电子商务立法和民法侵权行为法提供理论的帮助。
由于我们的研究条件和能力所限,以及电子商务立法以及侵权行为法的立法尚未成熟,本书作为本科研课题的最终成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敬请广大读者对本书存在的缺点予以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北京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电子商务侵权行为与电子商务侵权法概论 1
第一节 电子商务侵权行为 1
一、电子商务与法律 1
二、电子商务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
三、电子商务侵权行为的类型化研究 5
第二节 电子商务侵权法 7
一、电子商务侵权法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 7
二、电子商务侵权法的法律地位 7
三、电子商务侵权法的保护对象 8
四、电子商务侵权法的特征 8
五、电子商务侵权法的任务 8
六、电子商务侵权法立法概况 9
七、电子商务侵权法与其他电子商务立法的关系 11
第三节 电子商务侵权法的主体 11
一、电子商务用户 11
二、电子商务中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12
三、电子商务网络经营者 13
四、电子商务的服务和保障机构 13
五、与电子商务主体相关的制度——电子商务的管辖权问题 15
第四节 电子商务侵权法中主体的义务 15
一、电子商务用户在电子商务中的义务 16
二、电子商务中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的义务 16
三、电子商务网络经营者的义务 17
四、电子商务中介和保障机构在电子商务中的义务 17
第五节 MY8848公司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的侵权法律问题分析 17
第二章 电子商务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25
第一节 电子商务侵权归责原则概述 25
一、研究电子商务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意义 25
二、电子商务侵权法中的归责和归责原则 25
三、电子商务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体系 27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29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29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和功能 29
三、电子商务领域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30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 31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 31
二、电子商务领域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 32
三、电子商务领域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2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 33
一、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各种学说 33
二、对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解和界定 33
三、电子商务领域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方法 34
第三章 电子商务侵权的责任构成要件 36
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概说 36
一、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36
二、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不同学说 36
三、关于违法行为是否是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分析 37
四、电子商务侵权法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38
第二节 违法行为 38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结构 38
二、违法行为的方式 39
三、违法行为的样态 40
四、阻却违法行为 40
第三节 损害事实 41
一、损害事实的概念和结构 41
二、损害事实的种类 42
三、多重损害事实 43
第四节 因果关系 43
一、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是违法行为 44
二、电子商务侵权中确定因果关系要件的基本规则 44
三、因果关系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45
第五节 主观过错 46
一、过错概念的本质属性 46
二、过错形态 47
三、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48
第四章 电子商务侵权的责任形态 50
第一节 电子商务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50
一、侵权责任形态的历史演进 50
二、电子商务侵权责任形态 50
三、电子商务侵权行为形态 51
第二节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 54
一、直接责任 54
二、替代责任 55
第三节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58
一、单方责任 58
二、双方责任 59
第四节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61
一、单独责任 61
二、共同责任中的连带责任 62
三、共同责任中的按份责任 64
四、共同责任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65
五、共同责任中的补充责任 66
第五章 电子商务领域的民事责任体系 70
第一节 基于绝对权请求权的民事责任 70
一、人格权请求权存在论 70
二、人格权请求权本体论 75
三、人格权请求权与人格权侵权请求权的关系 79
四、电子商务中基于绝对权请求权的民事责任形式 80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 81
一、电子商务中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竞合发生的原因 81
二、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怎样选择请求权 82
第六章 电子商务侵权行为侵害人身权 84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中的人身权保护概论 84
一、电子商务中的姓名权问题 84
二、电子商务中的肖像权问题 85
三、电子商务中的名誉权问题 86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保护 87
一、隐私权概念和特征 87
二、隐私权的请求权保护体系 87
三、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89
四、我国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89
五、国际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89
六、电子商务中隐私权的特殊利益群体保护 92
七、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侵害行为的具体表现 96
八、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侵害行为的救济 97
九、立法建议 97
第七章 商务侵权行为侵害财产权 99
第一节 商务侵权行为侵害物权 99
一、虚拟物品是不是财产? 99
二、从“红月案”看电子商务中的网络虚拟财产 100
三、电子商务中物概念 104
四、电子商务侵害物权 107
第二节 商务侵权行为侵害债权 110
一、电子商务侵害债权的一般理论 110
二、电子商务侵害债权行为的特点 111
三、电子商务侵害债权的主要类型 111
第八章 电子商务侵权行为侵害网络知识产权 114
第一节 电子商务侵权行为侵害网络知识产权的类型 114
一、对著作权等相关权利的侵害 114
二、对专利权等相关权利的侵害 115
三、对商标权等相关权利的侵害 116
四、对商业秘密的侵害 117
第二节 害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责任 118
一、行为人的版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118
二、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19
三、基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无过错归责原则 121
第三节 网络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 121
第九章 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的侵权责任 123
第一节 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概述 123
一、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概念 123
二、电子商务中网络服务提供商(ISP)侵权概述 123
第二节 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商业侵权及责任 124
一、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商业侵权概述 124
二、电子商务中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商业侵权的表现形式 124
三、网络服务提供商商业侵权的法律调整及责任分析 127
第三节 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于网络用户的侵权 128
一、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于网络用户侵权概述 128
二、ISP的间接侵权责任 128
三、ISP未制止侵害的侵权形式及责任 134
第四节 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竞合 136
一、责任竞合的发生 136
二、责任竞合的典型案例 136
三、责任竞合的法律后果 137
第十章 网络用户的侵权责任 139
第一节 网络用户侵权责任与保护弱者 139
一、网络用户概念和分类 139
二、网络用户的弱势地位与保护 139
三、网络用户所负义务 140
四、网络用户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141
第二节 网络用户侵权的主要形式 142
一、网络用户侵权的类型化 142
二、网络用户权利滥用侵权类型 145
三、网络用户欺诈侵权类型 149
第三节 网络用户侵权的司法认定 153
一、网络用户侵权主体的认定 153
二、网络用户侵权责任的认定 153
三、网络用户侵权免责事由 154
四、网络用户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形式 154
第十一章 网络内容提供商(ICP)的侵权责任 156
第一节 网络内容提供商的权利和义务 156
一、网络内容提供商作为网上信息的创作者 156
二、网络内容提供商转载和传播他人作品 160
第二节 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行为类型 162
一、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行为类型 162
第三节 网络内容提供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65
一、网络内容提供商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 165
二、网络内容提供商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167
三、抗辩事由 169
第十二章 电子认证的侵权责任 172
第一节 电子认证的技术特点 172
一、电子商务安全性要求和技术群的对应关系 172
二、电子商务安全性要求和对应技术手段 172
三、电子商务安全的解决方案——电子认证 177
第二节 电子认证法律关系 178
一、电子认证法律关系 178
二、电子认证各方的权利义务 179
第三节 电子认证的侵权责任 182
一、电子认证的侵权类型概述 182
二、电子认证中非认证机构的一般侵权行为 182
三、电子认证产品侵权 183
第四节 电子认证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185
一、电子认证的行业风险与责任分担 185
二、电子认证的免责事由 187
第十三章 黑客和计算机病毒传播者的侵权责任 189
第一节 黑客的侵权责任 189
一、黑客简介 189
二、常见黑客技术与黑客工具 192
三、黑客侵权的民事责任 196
第二节计算机病毒传播者的侵权责任 202
一、病毒简介 202
二、病毒的传播方式分类 205
三、病毒传播者的侵权责任 207
四、黑客和病毒传播共同致害的侵权责任 211
第十四章 国家公务员行使职权不当的侵权责任 212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侵权责任概述 212
一、国家公务员的内涵 212
二、国家公务员侵权的概念 212
三、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的种类划分 213
四、国家公务员侵权责任的起源与发展 213
五、国家公务员职务侵权行为的性质 213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 215
一、国家公务员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概述 215
二、国家公务员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 216
第三节 电子商务国家公务员侵权责任认定与国家赔偿 218
一、电子商务领域国家公务员职务侵权责任的认定 218
二、电子商务国家赔偿的相关问题 220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行使职权不当的侵权主要形式 220
一、怠于行使职权的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 221
二、滥用职权的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 228
三、问题分析和立法建议 229


更新日期:2005/9/13
阅读次数:8062
上一条:齐瑞宗、肖志立编著  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
下一条:郑坤白  商法
    相关著作
杨立新主编  侵权责任法原理与案例教程
杨立新主编  侵权司法对策 第2辑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