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物权 第九章通则……………………………………………………………………3 第一节一般规定………一…………………………………………………5 第二节物权变动……………………………………………………………18 第三节物权请求权…………………………………………………………55 第十章所有权…………………………………………………………………65 第一节一般规定……………………………………………………………66 第二节土地所有权…………………………………………………………98 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02 第四节不动产相邻关系…………………………………………………127 第五节动产所有权………………………………………………………157 第六节共有………………………………………………………………189 第十一章基地使用权………………………………………………………209 第十二章农地使用权………………………………………………………249 第十三章邻地利用权………………………………………………………275 第十四章典权………………………………………………………………294 第十五章抵押权……………………………………………………………307 第一节一般规定…………………………………………………………308 第二节最高额抵押………………………………………………………350 第三节企业财产集合抵押………………………………………………357 第四节企业担保…………………………………………………………360 第十六章质权………………………………………………………………366 第一节一般规定…………………………………………………………368 第二节动产质权…………………………………………………………380 第三节权利质权…………………………………………………………394 第十七章留置权……………………………………………………………400 第十八章让与担保…………………………………………………………416 第十九章占有………………………………………………………………423 法条索引………………………………………………………………………451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以梁慧星教授为首,由25位资深民法学家组成的“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历经4年时间于2002年最后完成《中国民法典草案》,共计7编、81章、1924条。随后,课题组又历时2年完成《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一书,对草案各条文逐一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 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新颖的权威之作,每一条文均包括条文、说明、理由和立法例四部分。 “条文”部分,凝练起草者对民事立法的精微思考和研究; “说明”部分,概括条文主旨,阐述条文内涵,透析条文精髓; “理由”部分,呈现起草思路和立场,深入探讨条文的起草动机、目的、背景、渊源、意义等,全面展现国内相关学理与实务之最新进展,全面反映境外前沿理论与判例之菁华; “立法例”部分,列举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荟萃世界各国和地区相关立法。
“课题组全体同志本着对科学、民主、法治之追求,对人民、民族、国家、学术负责之精神,倾其心力,谨慎从事,完成此民法典草案” “草案从编纂体例、章节安排、制度设计到每一条款的文字表述,均特别着重于法律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可操作性,旨在确保法院裁判的公正性、统一性,及人民据以预测自己行为法律后果的可预测性” “草案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经验和司法经验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广泛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顺应社会进步和法律发展之潮流,并注意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协调一致” ——梁慧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