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内容摘要 /1 第一章 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改革的动因 /1 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l 二、中国社会人权保障的需要 /5 三、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自身完善的需要 /8 第二章 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历史、问题 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时期有关民事诉讼的 程序性规定 /12 一、西周时期有关民事诉讼的程序性规定 /14 二、秦汉时期有关民事诉讼的程序性规定 /16 三、唐代有关民事诉讼的程序性规定 /17 四、清代有关民事诉讼的程序性规定 /19 第二节 中国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问题 /23 一、无独立的民事诉讼程序法典 /24 二、有关民事诉讼程序的设置十分简单和单调 /26 三、某些民事诉讼程序性规定十分的苛刻、烦琐 /27 四、民事诉讼程序性规范总体上粗糙不精细 /28 五、审判监督程序规定过于烦琐致使案件审而不终 /29 第三节 中国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规定中值得吸收、 借鉴的因素 /31 一、关于“辨告”程序的规定 /32 二、关于“誓审”程序的规定 /34 三、关于“直诉”程序的规定 /35 第四节 中国传统民事诉讼程序性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37 一、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 /37 二、社会治理观念方面的原因 /41 三、司法审判功能、性质认识方面的原因 /42 第五节 中国传统民事诉讼程序性问题对于后世和 现实的影响 /44 一、观念、意识方面的影响 /45 二、程序制度构建、设置传统习惯方面的影响 /45 三、立法技术方面的影响 /46 第三章新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建立、 发展及其特征 /48 第一节新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构建的历程 /48 一、1949年一1979年 /48 二、1979年一1991年 /55 第二节新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构建与发展中的 历史、社会和人文特征 /60 一、全盘否定民国政府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规定 /60 二、以党的政策和《共同纲领》为民事审判的准则 /65 三、以革命根据地的民事审判经验及其诉讼程序 规定为根据 /70 四、片面强调继承传统而排斥诉讼程序制度建设 /73 第四章 中国现行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构建上的问题 /77 第一节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立法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78 一、国家本位主义立法指导思想及其问题 /79 二、程序工具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及其问题 /98 第二节关于立法机制上的问题 /109 一、立法活动中专家、学者参与较少 /109 二、领导意志仍然对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设置具有 较大的主导性 /112 三、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较少 /115 四、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论证不够 /119 第三节关于审级制度设置上的问题 /123 一、构建现行审级制度的立法指导思想 /123 二、现行审级制度立法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131 三、现行审级制度立法规定上的问题 /135 四、完善审级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 /139 第四节关于程序制度设置上的问题 /152 一、程序设置单一 /153 二、程序设置存在缺陷 /160 三、程序设置存在缺位 /178 四、程序设置和归类不当 /179 五、程序的某些分类存在问题 /196 六、程序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当 /202 七、某些程序的设置存在逻辑上和结构上的紊乱 /203 第五章 现代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的基本理论 /206 第一节 民事诉讼程序设置基本理论的由来 /206 第二节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二元分离适用论 /209 一、诉讼事件与非讼事件的思想 /210 二、二元分离设置程序的思想 /214 第三节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论 /232 一、“交错适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32 二、“交错适用论”的学术思想 /239 三、“交错适用论”的意义 /255 第六章完善中国现行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设想 /259 第一节关于审级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260 一、构建审级制度指导思想的完善 /260 二、审级及其各级审判职能设置上的完善 /262 第二节关于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结构的重新配置 /292 一、重新配置中国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结构应当 遵循的原则 /293 二、重新配置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结构的具体设想 /298 第三节关于现行诉讼程序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314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314 二、简易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360 三、第二审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369 四、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372 结语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00 后记 /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