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驿站专栏作者介绍      致敬授权学者      中国民商法律网历届编辑联系方式征集公告      中国民商法律网改版公告     

 

热点新书
  还没有热点文章!
   
 
  
    书名:为废除死刑而战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4月
    作者:罗贝尔巴丹戴尔
    价格:26

作者简介:
罗贝尔.巴丹戴尔(Robert Badinter)是法国著名律师和政治家, 生于1928年3月30日。
巴丹戴尔于1951年成为巴黎律师公会注册律师, 其名声一方面是与一系列著名案件联系起来的, 如男爵昂颁案, 部尔勒家族案, 罗贝尔.布兰案和克罗索.科瓦桑案等; 另一方面是与为废除死刑而奋斗联系起来的, 他曾经是1972年被处决的布封和本坦斯案的辩护人, 还是于1977年审判的谋杀儿童案被告帕特里克.亨利的辩护人。 他坚定主张废除死刑, 保护人权。他于1971年加入社会党。

他在弗朗索瓦.密特朗担任总统的第一个7年任期中先后在皮埃尔.莫瓦(1981年-1984年)和罗朗.法比尤斯(1984年-1986年)政府任司法部长(1981年-1986年), 他使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废除死刑的法案,1981年10月9日第81-908号法律规定死刑应予废除。法国并于1985年12月31日批准加入《欧洲人权公约》关于废除死刑的第6号议定书, 从而完成了废除死刑的立法。巴丹戴尔在担任司法部长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取消国家安全法院和武装力量常设法院(1981年8月); 废除“反对打砸抢”法律和将同性恋作为轻罪的规定; 取消监狱中设立的高度安全区; 扩大协会在追究反人类罪和种族主义犯罪中的诉权(1985年1月); 他还提议研究和提交刑法典(拿破仑法典之一)修正案, 这项修正案虽经部长会议于1986年通过, 但由于1986年议会多数发生了变化,该修正案并未最后提交立法通过。 他接着被任命为宪法委员会主席(1986年-1995年), 并于1991年9月领导欧共体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调解委员会。他现为参议员。
他还在巴黎大学等地从事法律教学工作。

罗贝尔.巴丹戴尔是众多历史和政治评论文章和书籍的作者。 如《执行死刑》(1973年)、《自由、自由》(1976年)、《孔多塞——政治知识分子》(与其夫人伊丽莎白.巴丹戴尔合作)(1988年)、《自由和平等》(1989年)、《共和国监狱》(1992年)。罗贝尔.巴丹戴尔是法国废除死刑的象征,其回顾为在法国废除死刑而奋斗的历程的著作《废除死刑》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

内容简介:
任何一位坐下来阅读本书的人,都将为本书的故事所深深地吸引。本书作者具有三重身份及人格特征:1. 律师,辩护律师,民事案件大大超过刑事案件,然而却因数起对轰动全国的死刑案件的辩护而蜚声全国。2. 司法部长,由于他在律师方面的杰出成就和才干,以及他广博的法学知识,在密特朗担任总统期间,两度出任司法部长。3. 巴黎大学的法学教授。然而当他站在辩护席上的时候,他由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变成一个激情澎湃的辩护律师。直至最后,他站在国民议会的辩论席上,这时,他是作为共和国的司法部长。

法国是一个标榜自由、民主与博爱的国家,然而,当禁止对犯人包括未成年犯人实施死刑的条款已经被写入《欧洲人权公约》很多年时,法国仍然是西欧唯一一个保留死刑的国家,作者所投入的事业是从为一个个死刑犯进行辩护,直至在法国的刑法典里消除死刑条款的事业。这一事业注定要遇到极大的阻力,然而也为作者的职业生涯和本书增添了无数扣人心弦、险象环生的故事——人命关天的刑事案件、扑朔迷离的调查取证、 阻力重重的辩护之路、宣判死刑、上诉、撤消原判、总统特赦、总统竞选、总统组阁、出任部长、提出议案、国民议会辩论、参议院通宵达旦的白热化的辩论和表决……

本书是律师、司法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的最佳业余读物,读者不仅能被作者波澜起伏的职业生涯所吸引,更会为他执着的奋斗精神和激情所感染。而且,完全不同于以往严谨枯燥的法学专著或者晦涩难懂的翻译作品,这本由外语学院和旅欧专家翻译出来的通畅之作,会使读者感到阅读的极大乐趣,相信会使读者伏案往返。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对于辩护方来说,任何一个重大的审判案件都是一个战略问题。在帕特里克?亨利案之后,我长时间地思考了我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在我看来,司法艺术中有一条“黄金规则”,它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出其不意”。
.......
但是,我要是用几乎听不清的低沉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出这些话,这还能算得上是“辩护”吗?我就像一个修士一样站在法官面前,这张脸,因血液上冲而变得通红,这副神色,有些痉挛,已经不是我自己的面孔与脸色。因此,我必须让那些听我讲话、用目光注视着我的人感觉到,我所说的话并不是来自一个律师,而是来自一个敢于说出真话、敢于呼唤真相的人。我要让这些真话也成为法官和陪审员们自己的话。所以,只要我还不是从内心深处绝对地肯定,把我与法官分隔开来的那堵高墙已经松动,已经后退;只要我还不是绝对地肯定,他们对我不信任的那层薄冰已经融化,我就要尽力寻找他们的目光,让他们倾听着,让他们固定在我身上、凝结在我身上,让他们跟着我走。只有在这时,我才算是真正开始了我的辩护,而在此之前,我还只不过是一个披着黑色长袍正在进行“募捐”的修士,乞求他们向我打开自己的心扉。到了这时,我的辩护就会由结结巴巴变得流畅,一句接着一句,滔滔不绝。我,这个平时非常注意用词准确与表述清楚的大学教师,此时此刻则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这声音、这词汇,也不知道是从埋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样的忧虑里迸发出来的? 


更新日期:2004/1/2
阅读次数:4406
上一条:瞿同祖  清代地方政府
下一条:赵万一  民法的伦理分析
    相关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民法学研究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 | 明德民商法研习社
本网站由王利明教授创办并提供全部运作资金
版权所有©2000-2013:中国民商法律网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中国民商法律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征稿启事 投稿信箱:civillawruc@163.com
京ICP备05010211号